加息频率将继续提高
吴健雄
2011-04-11 11:32
订阅

近日,央行宣布再次加息。这是自2010年10月份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确认的货币政策转为“稳健”以来第四次加息,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上调100个基点,分别达到3.25%和6.31%。虽然有部分人士认为,本轮加息周期棋至盘中,仅剩50个基点的加息空间。 

但是,此次央行加息力度仍然远远不够,更多地是被动跟随型的政策选择,是基于3月份预期超过5%的CPI。 

央行周小川行长曾经表示,真实利率从中长期看应该为正,事实上,若以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例,自2010年2月份以来,已经持续超过1年的负利率,从今年4.3%左右的CPI控制目标看,当前的存款利率水平显然不符合央行行长稳定币值的政策主张。 

所以,此次加息不仅正当其时,还会进一步加快升息频率,向市场各方给出明确的政策信号,体现政府改变负利率的决心,落实总理工作报告中关于控制通胀预期,消除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 

低利率导致企业超额信贷需求旺盛 

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是PPI,2010年平均5.54%的PPI涨幅,2011年1月和2月份分别高达6.24%、7.23%的PPI涨幅,相对于当前1年期6.31%的贷款利率而言,企业本身就有投资冲动,而今年又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开工项目较多,企业融资需求更加旺盛。所以,尽管今年央行的新增信贷供给目标仍然是7.5万亿元左右,并不比去年少,但为何从市场上看,信贷供给非常紧张呢?这主要是真实利率低导致的企业超额信贷需求推动。 

央行加息并不会实质性大幅增加企业财务负担。 

事实上,目前传统的强势金融买方,如融资平台、垄断型国企、经营性国企,已经在银行业基本贷不到廉价的资金,尤其是民营企业,在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需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浮30%以上才行。近期建行副行长陈佐夫也公开表示,该行目前一般客户贷款利率均在基准利率之上,只有个别客户可享受下浮10%的优惠。所以,央行大幅加息,不会对企业正常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相反,利率作为资金价格,回升到正常水平,还有利于消除企业超额信贷需求,将部分国有企业的超额信贷需求转移到真正需要资金的其他企业。 

名义对称加息无法抑制银行放贷冲动 

虽然自本轮加息周期以来,1年期定期存贷款利率均是对称相同增加,但是,由于上市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一般占比在50%左右,所以,2010年的两次加息,实际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不仅没有实现收缩信用的政策目的,反而增强了银行加强信贷投放、扩大收益的冲动。 

从近期上市商业银行密集披露的2010年靓丽年报看,上市商业银行的高盈利增长主要依赖净息差的扩大。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工行的净利息差从2009年2.16%提升到2.35%,提升19个基点,农行提升30个基点,中行提升3个基点,建行提升10个基点。因此,在2011年,负利率导致的超额信贷需求情况下,继续扩大信贷规模、维持净息差升势就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保持盈利增长的自然选择,从而强化了高资本消耗、传统利差依赖的粗放经营模式,与“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商业银行经营转型要求背道而驰。这也是商业银行尽管遭遇流动性趋紧和监管新规的双重制约,但信贷扩张冲动无法得到抑制的根本原因。 

去年以来,虽然有农产品歉收、外部通胀输入,以及劳动力供给减少等成本推动导致的通胀上升因素,但韦森等学者的研究表明,正是信贷膨胀推动的政府投资扩张才是本轮国内通货膨胀的根源,这也和普通大众的感知一致。 

加息最让人担忧的其实是热钱流入,但央行公布的结汇数据表明,国际资本短期流入现象并不明显,主要是境内企业境外收入的加速回流。 

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提高真实利率回归到正的水平,才能够有效减少超额信贷需求,才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利差依赖和信贷扩张冲动。以今年4.3%的CPI预期看,央行今年的首要货币政策目标从“保增长”改为“控通胀”,预期今年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还至少有125个基点的利率升幅,上半年和下半年还分别有2个和3个加息窗口,基本保持1至2个月加息25个基点的加息频率,但下半年可能会采取“存款多加贷款少加”的不对称加息政策,以降低对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作者为华夏银行特约研究员、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