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业体制改革缓行的隐秘
姜雷
2010-11-16 08:33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雷 10月底,全国盐业2010年第二次产销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在会上,中国盐业协会理事长董志华在报告中称,由于改革的方案还未最终确定,2011年还将继续执行国家制定的食盐专营政策。

官方首次的公开表态,意味着之前早已经在业内流传的盐业体制改革缓行的流言成真。对于熟悉盐业行业的人士来说,这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类似的故事9年前就已经发生过。

2001年,当时主管全国盐业的前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盐业办公室就开始进行改革试点。当时的计划是废除和修改过时的《盐业管理条例》和《食盐专营办法》,实行盐业管理和经营的政企分开,管理职能从盐业公司中分离出来,打破盐业公司垄断销售。

当时的改革计划也是得到了相关领导人的支持。但2002年上半年,国家计委下发文件,要求严格执行专营政策,加上此后经贸委撤销,导致改革陷入停滞。

这一轮的改革始于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研究制订盐业体制改革方案。2006年,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深化垄断行业体制改革的十大行业中,盐业位列其中。2009年,政府公告报告亦提出,加快铁路、电力、盐业等行业改革。

在十大垄断行业中,食盐行业利润最少,规模最小,就是这样一个行业,喊出改革的口号已经十年多,但食盐专营制度始终无法打破,盐业体制改革再度缓行,让那些期待突破国有资本垄断的人们再度失望。

是哪些既得利益者在维护食盐专营制度?答案很简单,中盐集团以及各地盐业公司作为市场的垄断者和既得利益者,掌控着工业用盐以外的所有盐业销售市场的他们,并不愿意看到食盐市场的放开。

曾经担任中盐集团总经理十年之后,现任中盐协会理事长的董志华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公开称,为了维护食盐专营制度,协会和中盐集团做了各种努力。董志华说,为了赢得更多的时间,协会反复做工作,甚至通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向相关部门反映盐业体制改革的情况。

董志华们给出的反对理由如下:首先食盐是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在中盐协会反映情况的舆情通报中,甚至援引了《为了61个阶级兄弟》盐中毒的事例。更是详细列举了87年到93年食盐专营前,13个省误食亚硝酸盐和劣质盐中毒1万1千余人,死亡56人的例子。

不仅如此,食盐销售关系到社会稳定,食盐突然放开不利于巩固防治碘缺乏病成果等理由都成为协会舆情通报的内容。不仅仅是中盐协会,很多省级的盐业公司都通过各自的渠道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要求暂缓推进取消食盐专营。

在这些人眼中,他们感到很委屈,破除垄断为什么拿我们开刀?难道就是因为我们行业规模小,利润低吗?董志华们还举例说,食盐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烟草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为什么不拿烟草作为破除垄断的典型。

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数据是冰冷的,食盐专营体制下的垄断暴利和腐败滋生。多家媒体在数次的调查报道中都证实,生产企业的食盐以450元/吨卖给中盐集团以及各地盐业公司,到达消费者手中时变成2000元/吨至2800元/吨。

不仅如此,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盐业公司和盐务局都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盐业公司既是食盐和工业盐的经营者,同时又是盐业管理的政府管理部门,还掌握着生产企业赖以生存的食盐计划制定权。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每年能否获得食盐生产计划指标,是性命攸关的事情,在获得指标的过程中,拉关系,找熟人造成的腐败问题,已经是盐业内部的半公开秘密。2007年浙江盐业系统出现了建国以来最大腐败案,涉及10个县市,其中杭州市盐务局领导班子全军覆没;2008年,广东盐业总公司也出现腐败窝案。

这也是为什么2009年底,当28家盐业生产企业自主开会,并形成了一份《全国重点制盐企业对盐业体制改革建议》,要求放开盐业专营,并递交至相关主管部门。而就是这次会议后,该份建议被中盐协会修改后才上报给相关部门,报告内容也从“完全支持拥护改革”加入了“盐业全面开放我们非常担心等内容”。

那么包括中盐集团等在内的垄断者提出的反对意见是否真的科学呢?中盐集团们担心的是食盐放开后,影响碘缺乏病防治。但实际操作中,很多不缺碘甚至高碘地方也都在使用加碘盐,这实际上有害健康的。

其次,他们担心的放开后市场供应混乱,影响人们生命安全,这似乎也有些杞人忧天,目前国内制盐企业生产供应能力不成问题,并不存在盐缺乏的问题。在监管方面,将原本属于盐务局的监管职能交由工商、质检部门,同样能够避免食盐安全问题。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