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讨儿童背后的悲哀(1)
刘金松
2011-03-07 16:16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金松 刘钊 董亮 实习记者 马莉

前段时间,网络上关于虐待乞讨卖艺儿童的事件曝光,随之产生微博打拐活动。在2月28日出版的第508期《经济观察报》上发表了题为《乞讨的童年》的相关报道。本期新闻挖掘我们请到了文章的作者刘金松,为我们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

主持人:您在采访中接触到了一些乞讨卖艺儿童。这些孩子给您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刘金松:我们这次采访主要接触了七个孩子,这七个孩子都是从海南三亚被解救,回到河南太康的乞讨卖艺儿童。从我们接触的情况来看,这七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家庭的条件是稍微好一点的,其他六个孩子家庭都是比较贫困的。其中有三个孩子,他们的父母其中一方有常年疾病的问题。家境贫困,或者说家庭压力比较大,可能是他们外出乞讨的一个原因。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他们的家庭中孩子都比较多,有三、四个孩子,这些外出乞讨的孩子一般都是家中都是排老大的孩子。

所以他们有共同的特点:他们家庭中的孩子比较多,父母一方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而且外出乞讨的孩子呢,又是家中年龄比较大的。所以孩子的父母就会把这些孩子送出去乞讨,给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

据当地回来的小孩讲,外出乞讨一个月基本上会有一千到一千三左右的收入。他们的家庭可能会觉得对这个收入可能很看重。因为他们基本都是生活在农村,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都是靠种地,基本上没有人出去打工,家里没有青壮劳动力,如果只有一个劳力的话,一年的纯收入下来可能是很低的。

主持人:您在文章中提到有被逼无奈的家长,花钱把孩子从所谓的杂技老板手中赎回来。这些家长是否就真的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呢?

刘金松:从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来说,不让孩子出去乞讨,他们还不至于无法生存,没有到这种绝境。但是有这样一种可能,现在农村的变化非常大,比如村中好多人都盖起了楼房,那么,农村中一些家庭情况一般的,也会有因为攀比的心理带来压力。

另外一方面是生存的压力,比如父母其中一方有疾病。我们接触中有一个孩子,他母亲需要每天都要吃药,光吃药每天就要花二十多块钱。但是对这个家庭来说,如果靠种地的收入,那这个负担是很沉重的。但是,即便如此,如果这个孩子不出去乞讨的话,那这些家庭也能够生存下去。可能他们父母就是想要改善一下现在的生活状况,出于这样一种动机,把孩子送出去。

在孩子回来之后,孩子的父母听了孩子的讲述,这些父母对自己以前做的决定比较后悔。因为他们有可能把这个事情想得比较简单,他们认为孩子只是出去学杂技,没有想到孩子在外边受这么多苦。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