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开复:不作恶者的困境(2)
1 | 2 |
当我们在北京五道口谷歌中国的大楼内见到李开复时,正是李开复个人漏税传闻甚嚣尘上之时。他和他的同事们对传闻基本束手无策,所能做的仅仅是抱怨媒体的误解——正好像李开复本人后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所做的那样,强调自己已经做了所有应该做的事。
由于已经经历的事件,即使他并不喜欢媒体也可以被人理解。但他仍然喜欢做出一副尽在掌控中的姿态,他认为他理解了媒体,或者媒体的劣根性。“这就是你们想要的headline吗?”谈话中他间或会反问,像一只惊弓之鸟。为了免于再遭伤害,他表现出有意无意的傲慢,并且总是采用公关腔调。他说:“我们只是在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希望有责任感的媒体记者来调查此事(漏税风波)”。他总是将问题回答得滴水不漏,但与此同时,却让人感到索然无味。
相对于他后来在博客上发布的 《关注国难:谷歌和我做了什么》,他的表现让人失望。他更多地传递出一种受到误解后的敏感和不快,而不是一名成功的领导者应有的风度和逆转舆论的决心。他表现出的仅仅是一名职业经理人的谨小慎微和面面俱到。不过,在谈话的间歇,他也能表现出自己工程师式的幽默。他起身打开会议室的窗户,窗外是不远处工地上的喧嚣,他犹豫了一下,说:“没关系,反正你们也不是录广播”。他的笑容也是收敛的工程师式的笑容,有些腼腆,但很自信。
如果留意新闻,你会发现谷歌面临的新责难,这同它备受欢迎的谷歌地球相关。一家中文报纸说,谷歌地球提供的服务涉嫌泄露中国地表机密。这家高声宣扬“不作恶”的具有浓烈理想主义气质的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却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舆论上的责难——当然,“不作恶”甚至在美国也成为大家开玩笑的对象。曾经一次,当有人问谷歌的CEO施密特“不作恶”究竟何指时,施密特开玩笑说,这取决于谢尔盖·布林(谷歌的两位创始人之一)对“恶”的定义。
这些责难最终有意无意地指向谷歌中国的操盘者李开复,漏税的指责就直接指向李开复本人。这让这位性格温和、以情商高著称的公司领导者不知所措。他反复答复,我们只是在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试图以此来回应外界的责难。至少从表面来看,他和他的公司实在不应该受到如此众多的指责:他是如此平易近人,他的下属和学生对他的称呼都是“开复”;他对中国的教育和中国大学生非常热心,他在互联网上有大量拥趸;他的家庭和工作都无可挑剔;而谷歌只是一家在中国市场不太走运,但无论如何都称得上革命性和伟大的公司。
似乎全部过错都在于,他和他的公司都显得过于“光荣正确”,这让他们都成为明星,也因此被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动辄得咎。这就是不作恶者的困境。
当然,在抱怨这些的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在公司内部,拥有良好情商的开复(按照他喜欢的称呼)仍是一位富有魅力的领导者;作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最杰出的职业经理人之一,他对商业和领导力的论述,仍然值得聆听。
1 | 2 |

- · 狂推广告解围Google“四面楚歌”后 | 2009-08-10
- · 谷歌或将联手中移动挑战苹果iPhone | 2009-08-06
- · 谷歌开打广告战 微软开启新搜索应战 | 2009-08-04
- · 谷歌CEO退出苹果董事会 | 2009-08-04
- · 微软的死穴 | 2009-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