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权经济到产权经济(2)
张维迎
2011-03-02 14:48
订阅
 1  |  2 

中国的企业家聚在一块讨论更多的是什么?是政策,因为他们能不能赚钱,很大程度上不依赖于他对市场的判断,而依赖于他对政策的判断。如果政策本身能带来好多钱的话,即使他知道这个政策错了,但是只要争取到这个政策的优惠措施就有了财富。所以这两种体制下人的本质没有变化,变化的是人的行为方式,变化的是不是为这个社会,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中国过去30多年的变革实际上就是怎么由职权经济变成产权经济,过去我们是有了政府的职位才能行使政府的权利,现在有财富、有钱的话不需要政府的职位也可以行使权利。这个变化最初从农村开始,原来农民进不了政府,他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证。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后给了农民自由,农民即使不进入政府,也可以搞投机倒把,所以出现了好多万元户,变得富有了。接下来的变化发生在城市人身上,好多原来的城市居民进不了政府,进不了国有企业,生活也很困难。现在有钱的人好多方面可以享受到和有权人一样的生活,如司马迁在两千多年前讲的“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聚万者与王者同乐”。这样也就是说,中国最聪明的人没有必要一定要进入政府才能够享受,一定要进入政府才能够调动资源;通过做企业,通过给消费者带来快乐、带来价值,同样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改变。我们国家发展的动力就发生了整体的变化。全世界的发展都是这样一个道理,什么时候我们能够让聪明人为别人创造财富,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什么时候这个地方的经济就可以发展。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体制使得这些人不是在想办法通过为别人创造财富而获得幸福,而是通过怎么掠夺别人的财富获得幸福,这个经济一定就是停滞的。中国今天仍然有好多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腐败。腐败的根源在什么地方?其实很简单,我们既有职权经济,又有产权经济,这样的话有一些人不是通过创造财富,而是想办法通过收买有职权的人,收买控制资源人手中的权利来获得资源。比如说我通过关系获得一块很便宜的土地,一倒手就赚很多钱,这个致富的过程可能比好多做制造业的人快得多。这仍然是中国一个严重的问题,由此导致越来越多原来搞制造业的人转向房地产或者其他的一些非制造业产业,这对中国未来好还是坏?我觉得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由此看来下一步改革究竟应该干什么?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像过去一样不断地缩小职权经济的范围,也就是政府手中控制的资源。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腐败问题不可能解决。

当然我们看到,这次金融危机之后,我们都在总结经验。我们过去讲吃一堑长一智,但是有时候经验总结错了可能走向反面。这次金融危机后,好多人总结为什么发生金融危机?是由于市场失灵了,这样的话我们就进一步增加政府的权力,而我们这两年的政策都是在向继续增大政府权力的方向发展。我们想像一下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什么?导致的后果是不仅现有的资源分配的扭曲,最严重的是企业家的能力分配和行为方式会发生很重要的变化。如果我们的企业家,不是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好好用来想怎么讨好老百姓,怎么使得消费者感到快乐,而是想着怎么讨好有权的政府官员,怎么使得政府官员感到幸福快乐,这是一个中国的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家资源的巨大的浪费。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我们取得的成就究竟来自什么地方?未来我们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如果对过去的经验总结错了,我们以为中国的道路就是由于有政府强烈的干预,由于有我们大的国企,我们才有了今天,那我说这个经验总结完完全全错了。经验总结本身没有关系,但是经验总结错了就指向我们未来一个非常不乐观,甚至具有破坏性的这样一个方向去了。

 

 

(演讲者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