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10-20
黄小伟
订阅

新医改方案的老问题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黄小伟 历时两年多调研、近十套方案备选、多家部委参与、全国公众期待的新医改方案终于面世。这个名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日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但令人失望的是,这个与公众利益切身相关的新医改方案却让该发表意见的人无法说话,原因是太难懂了。

尽管发改委的官员解释说作为医疗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普通老百姓看不懂是正常现象,将来会出“医改问答”等文本。但是对于一个征求意见稿,因为过于专、绕、涩、空,而让利益的涉及方无法参与其中发表意见,又如何能达到决策民主、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的初衷呢?

上一轮医改之所以被认为基本不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决策的民主程序缺失或不完善所致。当时政策的制订者也表示自己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各个领域的专家、专业机构也都参与了决策过程。然而,看似科学的医改方案实施结果,却未能达到方案设计者预定的目标,普通民众深受“看病难,看病贵”困扰,医疗成为了政府头疼不已的社会民生问题之一。

正基于此,2006年9月,由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牵头、多家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成立,全面启动了新医改方案的制订工作。之后医改就一直成为社会舆论热议的话题,从政界到民间,从学界到医界,都曾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屡次推迟后,在国内外10家机构各自独立完成不同方案的基础上综合而成的新医改方案才得以现身。

民众之所以对新医改方案翘首以盼,是希望新方案能对当前“看病贵、看病难”的现实有一个准确到位的把脉,并开出切实管用的药方。全文一万三千余字的征求意见稿,对于未来医改思路可谓面面俱到,抽取哪一条都是相当地正确,很难让人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而意见稿中提及的解决方案,如新农合制度、公立医院改革、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等并非新名词,这些已经在应用的措施能否彻底解决中国医疗中的 “痼疾”令人怀疑。

有学者认为,本次意见稿的亮点是重新确立了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及其中的政府责任,这与上一轮被认为失败的医改方案有本质的区别,上一次医改被视为市场化取向的方向性错误,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上一轮医疗改革开始于1997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在这份医改方案里清楚明白地写着:“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而且诸如“发展社区卫生医疗”、“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等等,在这份旧医改方案里其实早就被重点提及。与新医改方案一样,这份文件也提出:“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可实际情况是中国卫生总费用从1980年到2006年增长了68倍,同期政府和社会投入却由78.8%下降到50.7%。政府投入的不足和缺位最终导致医院要通过市场的手段收取运营经费,也是今日中国医疗弊端的根本原因之一。

所以新医改革方案将会继续面临上一轮医改的老问题——如何保证这些条条正确的方案得以不加扭曲地执行?这不仅要寄希望于有好的医改方案,更得在其后的细则以及执行层面能有效地克服既得利益方的阻力。

另外,新方案中提到要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在上一轮医改中,正因为政府放开了价格,却没有放开市场进入,导致公立医院形成垄断,弊端重重,而民营医院却举步维艰。如何使医疗体系在竞争中有活力、有效率,实现优胜劣汰,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全社会的医疗成本的老问题,又将是新一轮医改中需要解决的。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