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2-28
经济观察报
订阅

问题在哪里 信心何处来

经济观察报 社论 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2月23日的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要求面对严峻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定信心”。

中国经济的困难在哪里?我们以为,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更多的是自身的问题,发端于美国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目前的困难有影响,但从长期来看,麻烦的根源仍在于内因。

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是两种类型。前者是依靠技术推动和消费拉动,后者则是主要依赖于投资驱动和出口拉动。许多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也基本属于后者。这种增长方式,小国或许能够成功,但大国难以持久。当前看,美国经济衰退确实影响到了中国的出口,而这也将促使我们反思:中国国内的市场哪里去了?为什么我们从1998年就提出“启动内需”却始终“启而不动”?这说明中国国内的市场出了问题。

自从国有企业“抓大放小”以来,一些大型企业的政企关系空前紧密,甚至利用垄断力量迅速崛起,民营经济发展空间被挤占,只有依靠出口一途。国进民退的结果是,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落后于GDP增长,更落后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此种情况之下,国内市场的萎缩便是必然。

我们还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两个方面都还有很重的任务,市场化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当承认,一方面我们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推进,但在另一方面,面对这个新的难以驾驭之物,则本能地愈发依赖于行政调控。这些年来,调控有成果,但也有教训,我们终究会认识到:宏观调控可以减少波动,但不能熨平周期;当在体制复归和经济周期之间选择其一时,我们应当有勇气和智慧作出理性的选择。因为,经济体与任何有机体一样,都有它自身成长的周期节律。

我们不存在 “要不要行政干预”的问题,只存在“如何适度干预”的问题。多年来,中国的宏观调控部门一直在努力发挥作用,或收或放,或紧或松,或猛刹车,或急拐弯。每当调控政策出台,权力部门总会门庭若市,摩肩接踵。然而,紧随其后的“过冷、过热”也成必然。中国经济好像是患上了冷热病,宏观调控部门似乎永远在和自己的影子搏斗。

提振内需、启动国内市场,不能以强化老病的方式祛除新病,不能以牺牲长远利益的代价换取当前利益。否则,就容易走向初衷的反面。大规模政府投资,可以刺激经济;但如果仅仅依赖于走投资驱动的老路子,继续提高投资率,只会进一步遏制消费。同时,更强化了政府主导的投资结构和国有企业的逆淘汰机制,不但延缓经济结构的调整,还给下一个周期埋下更大隐患。

当前,既要正视自身的问题,也要拿出自己的智慧。我们认为,美国要遏制危机蔓延需要加强市场监管;而中国如果要走出衰退,则应该是开放市场。还商于市,让利于民,消除过多管制,释放民间活力。相信,只要在公平竞争环境和要素市场形成上有所动作,民营企业就会率先冲出危机周期,带动整体经济出现转机。这就是我们信心的来源。

一位经济学家对30多年来的中国改革总结为 “危机导向的改革”。金融危机在这个意义上也是机遇。供需失衡乃是利益失衡,信心不振乃体制不顺,改革正当其时。中国经济、社会、政治体制中还有很多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现在该认真面对了。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