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两会”透露出,未来5年北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人口控制。人口膨胀的确让北京遭遇了巨大的困扰。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年)》,到2020年,北京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而实际到2010年,北京常住人口规模就已经接近这个数字,也就是说,北京常住人口事实上已经提前十年突破国务院批复的目标。在北京现有的人口中,外来人口的比重已经占到了40%以上,而且有进一步扩大之势。
过多的人口带来的负面效应有目共睹:城市的空气质量令人沮丧;城市环路成为巨大的停车场;孩子上幼儿园对家长来说更是一场不能输的“战争”;未来十年内,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将不足300立方米,而300立方米是国际上公认的不能突破的底线。但是,这些负面效应的“罪魁祸首”真的是我们这些外地人吗?
至少一部分北京籍的人认为是。在之前几年的北京“两会”上,不断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北京应该对外来人口设限,控制人口无序流动,包括用行政性手段。虽然这些建议遭到了公众舆论的痛斥和明确反对,但是在北京陆续出台的人口控制政策中,这些建议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比如北京大兴的 “封村试验”就将在北京全市范围内推广。届时北京很多村庄将实施“建围墙、安街门、把路口、设岗亭、人车持证出入”等措施,以外来人口数量是否高于户籍人口作为“封村”的参考指标,说白了就是对外来人口的一种“有罪推定”——外地人的涌入势必会带来高发案率以及其他一系列问题。但是政策的制定者也许忘了,没有这些外地人,北京将会怎样?
后来,被认同的顺义模式提出了 “以产引人”、“以证控人”、“以房管人”,表面上不再是简单粗暴的行政性手段。这个模式试图通过采取产业调控和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等措施有效控制流动人口,但是主体意思没变:不欢迎外地人,其实质仍是一种素质歧视——外地人都是低素质的。
我们曾经激动于 《北京欢迎你》这首歌,认为这是北京开放的最好表达,但是现在却发现,原来仅仅是“北京欢迎你暂住”,需要外地人买车买房拉动GDP时,就会放开各种限制,不需要时,就是“北京欢迎你离开”。
北京的任何一项人口控制政策从未征求过我们这些外来人口的意见,我们在这个城市没有选举权也没有被选举权,所以那些政策都是北京本地人基于自身利益而做出的。
一个城市一半人在决定另一半人是否应该留下还是离开,前提仅仅是是否拥有北京户籍。
不久前,一则“征集签名,要求地方政府给外来人口退税”微博引来数百网友签名。发布者称“既然地方政府不给外来人口与市民同等的纳税人权利,就应该给外来人口退个税”。
今日北京困局的根源,在于之前其产业定位的不清晰以及城市规划的诸多失误。之前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工业等等中心的刺激下,这个城市开始变得无比庞大,北京与外来人口进入了“蜜月期”,外来人口无疑为这个城市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后随着人口膨胀,负面效应开始显现,政策的调整必然需要有人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再次由外来人口承担。“外地人”成了我们的原罪。
- 蔡继明:限制外地人购房不合理 2011-03-31
- 京房协:房价若回归合理 外地人在京购房可放宽至3年 2011-02-22
- 你是靠谱职场人吗? 2011-02-21
- “京十五条”矛头凭什么对准外地人? 2011-02-17
- 北京热议人口疏散 房子决定幸福指数? 201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