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中国概念股:张扬的探底(1)
1 | 2 |
经济观察网 文/沈威风 2008年,踏上滑雪板从山巅上一溜烟往谷底直冲的,不仅仅是美国的金融股、汽车股和大家曾经以为永远也不会跌的油价,还有曾经令我们无比自豪的中国概念股。
2008年中国概念股在美股市场的表现,可以用“悲壮”两个字来形容。新浪股价从2008年5月最高56.21美元,跌至2009年1月6日的24美元,市值缩水一半;搜狐股价从最高91.28 元,跌落至49美元,跌幅达到53%,网易跌至20.69元,更有甚者则是百度,这家一贯在华尔街备受追捧的中国搜索引擎公司,其股价更是从去年5月最高时的371美元,一路下跌至137美元,跌幅高达腰斩过半。这还不是最可怕的,不怎么被重视的国有企业中国铝业的股价,一年之间蒸发了90%。
有趣的是,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粉墨登场的中国公司们都似乎很有信心,他们普遍认为,自己股价的表现,主要是为美股大盘所累,并在一定程度上被投资者低估,因此在2008年年中开始,就频频推出回购股票的计划,以坚定投资者信心。2008年8月以来,巨人网络宣布回购价值1.5亿美金的计划。紧接着,盛大宣布准备在未来12个月内回购价值约2亿美元的美国存托股份股票。此后,网易和九城也分别宣布回购1亿美元和5000万美金的回购计划。10月27日,搜狐董事会也批准了一项金额高达1.5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百度宣布了两次共计4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外,新浪也在08年12月11日宣布,在未来12个月内回购总额最高达1亿美元的新浪普通股,中华网投资集团1月2日宣布回购债券……
以回购股票来坚定投资者信心的先例是有的,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网络泡沫破灭,率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三大中国门户网站的股价一片惨绿,搜狐更是一度跌破一美元,引发媒体关于搜狐是否会被除牌的猜疑。那个时候,张朝阳自掏腰包买进大量的搜狐股票,他的理论就是,这个最大市场的最大的门户网站的价值,必然是被大大地低估了的。斗转星移,这些中国概念股公司面临同样问题的时候,采用了同样的思维方式,首先股票下跌是因为美股大势的拖累,其次是中国概念股的价值被低估——可是,8年前几十美分的搜狐股票,企业家们可以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因为华尔街投资者的偏见和短视以及因为美国本土网络泡沫的破灭带来的恐惧感,而使得他们做出不正确的判断。今天,面对搜狐几近腰斩仍然接近50美元,百度蒸发过半仍然高达137美元的股价,我们真的还那么有底气地说,这一次的回调只是因为中国概念的价值被再一次低估吗?
事实上,第四季度以来,在老美引发的金融海啸一浪接一浪袭来之后,“我们中国自己的企业家们”似乎也开始有所动摇,落荒而逃的故事不断出现。分众和新浪的合并在岁末年初引爆看客的种种猜想,我们或许不能横加指责江南春在事业成功短短几年就把主要业务出售的行为是一种没有企业家精神的做法,但是江南春的选择至少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一点,他对自己的企业以及自己所开创的这个市场之未来,至少是相当有保留的。1月5日消息,香港联交所今日发布公告称,腾讯主席马化腾于2008年12月29日至31日,分别以每股均价49.466港元、49.837港元及49.742港元,减持集团合共200万股股份,套现9944.1万港元。马化腾的布局和发展脉络无一不证明,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他选择这个时候套现股票,用意令人深思。
而当我们回头看2008年第四季度的中国概念股的表现,我们会发现整个季度中国概念股的下跌速度在加速,甚至超过了美股的正常水平,这证明美国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信心在持续丧失。这其中的原因,最重要的当然是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其次有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存在不稳定性的担忧,最后还是要归结到具体公司的业务上。除了江南春选择壮士断腕和用一种“当孩子养,当猪卖”的精神把主要业务出售之外,其他的公司无一不面临业务下滑的困境,这种困境,在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5年时间里,是所有人都不曾遭遇过的。
1 | 2 |

- · 搜狐Q3营收超预期 张朝阳1.5亿回购股... | 01-09
- · 美股攀升,中国概念股全线上涨 | 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