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6-13
大卫·伊格内休斯
订阅

中东新外交

当一个超级大国陷入一场代价巨大的战争无法自拔,从而无力像往常那样依照自己的心愿迫使盟友与敌人就范时,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当前在中东,这一变化就在我们眼前展现。阿拉伯人、甚至以色列都虑及美国力量的局限,开始自行其事地彼此订约,就是这一点的明证。

过去几周里的两个事件反映了新的实力形势:一是5月21日卡特尔斡旋达成的黎巴嫩和平协议;二是同日宣布的由土耳其撮合的以色列-叙利亚和谈。这两场谈判都有助于促进地区稳定——虽说并非以符合美国心愿的方式。

脱离美国的管束独立行动,可谓是中东新外交的一个优点。这种新外交的基础是,中东各国现实地考虑各自的利益,而不是一厢情愿地揣度美国能实现什么成果。新外交也反映了伊朗及与其结盟的激进派力量的增强,以及美国实力的亏损,而从这一点而言,这符合中东地区均势的变化。

黎巴嫩《每日星报》的资深阿拉伯记者库里(RamiKhouri)对这场实力变更的阐述,是我所见过的评析中最为精辟的。他写道,“我们正在目睹美国全球实力扩展的清晰局限,以及多种地区力量(土耳其、以色列、伊朗、真主党、叙利亚、哈马斯、沙特阿拉伯等)的展示与并存。”他又说,“这一新的调整并非美国的全盘失败,而更像是一种势均力敌的对峙局面。”

在多哈达成的黎巴嫩和平协议反映了阿拉伯外交的典型风格——在差别巨大、敌意深厚的许多派系之间达成妥协,以求暂且平息事态。斡旋该协议的卡塔尔人自身,就活生生地展现了中东地区的种种矛盾与荒悖。正如布兰福特(NicholasBlanford)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写的,卡塔尔和伊朗关系紧密,同时又是美国在波斯湾最大空军基地的所在地;它与以色列有公开的联系,同时又资助半岛电视台对以色列做猛烈抨击。

在真主党冒犯美国及其盟友,夺取贝鲁特西部,赤裸裸地展示了其强大实力后,卡塔尔就介入进来,居中调停。黎巴嫩人意识到,美国遏制这支激进民兵势力的努力已经失败,于是就采取务实的做法,向真主党求和,而布什政府一年多以来一直反对以这种方式对待真主党。最终在卡塔尔达成的妥协打破了僵局:黎巴嫩有了一位新总统,各方同意明年选举。这样的结果就算在布什政府的一些高官看来,也不是那么坏的消息。

土耳其撮合的叙利亚-以色列对话是中东现实政治的另一个例子。这个例子说明,当关系到保护自身利益时,就算是美国在中东最亲密的盟友,也会自行其事。

美国和以色列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分歧数年来一直在扩大。双方一个分歧是,如何对付叙利亚人正在朝鲜帮助下秘密修建的核反应堆。该反应堆位于叙利亚东北部沙漠地区的阿尔·基巴(AlKibar)。去年布什政府曾打算拿这个情报直接质问叙利亚人,并以此为由逼迫他们拆除这个设施。以色列则觉得不能再等待了,于是在2007年9月6日轰炸了他们怀疑的反应堆所在地。

美国担心以色列的袭击会触发更大规模的战争,于是坚持要求两国同时保持缄默,以避免羞辱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但最终以色列的预计是对的,叙利亚人没有回击。相反,美国的情报显示,在秘密修建的反应堆遭到轰炸后,叙利亚匆匆忙忙地隐藏残余的痕迹。

就像当初对轰炸核反应堆一事犹豫一样,布什政府也对土耳其的调停感到怀疑。但以色列人再度绕过了他们的超级大国恩主。以色列人希望利用叙利亚与真主党之间的紧张,至少在叙利亚和伊朗之间插入一个小楔子,并在此过程中强化土耳其的实力,使之足以与崛起的伊朗相抗衡。在这场错综复杂的舞蹈中,美国基本上置身事外。

虽然近期处境艰难,但美国并不准备撤出中东——那只是伊朗人的幻想。而且长久而言,如果中东地区列强能搭建一个稳定的安全构架,就算和美国想为他们设计的构架并不完全相符,美国也绝对能从中获利。美国一直想把自己的方案强加给他们,但坦率地说,这样做的效果不佳。

(本文由《华盛顿邮报》提供中文版权。王妙玲/译)

大卫·伊格内休斯

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 曾任《国际先驱论坛报》主编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