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过去的100年历史中,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能从未如此重要过,尽管二战中中国拥有了短暂的强国地位。这个国家正在深入非洲, 它的声音也越来越坚定,开始承认自己在和平崛起,并且保证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经济上,尽管经过过去二十年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在逐渐变大,在新世纪的十年它的 GDP增长速度仍然惊人。以廉价作为利器,“中国制造”也在这个十年席卷全球。但它不仅仅外向,而且开放,这同二战之后韩国和日本经济腾飞时期不同,在2000年加入WTO之后 ,中国在这十年成为了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它的在这个十年逐渐显形的庞大的中产阶层,又吸引着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也刺激着本国公司的成长。

    一些论者称这十年为中国公司和中国企业家的 “黄金十年”——这一名词曾经用来指称过日本和韩国经济腾飞时期的特定十年,也曾用 来指1928—1938年的中国民营经济。商人成为这十年最耀眼的明星——这十年中有一段时间经济学家也是,全中国都在认真聆听那些明星商人们的言论。其中有些人已经被奉为这 个时代的英雄和道德楷模。而我们的着眼点在于这些商人们真正的思想内核,他们所理解的商业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商人的角色以及他们自身与时代之间的微妙情感。这或许有 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中国。这正是《经济观察报》和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合作开辟这一系列观念报道的初衷——这两个机构在不久的未来也都会度过各自 十周年的生日。这两个机构的工作人员:记者、编辑和论坛组织者将会拜访一些中国商人,邀请他们撰写文章,或者为他们整理自己的观念史,刊登在这份报纸上,让更多的人了 解这一群体和他们背后的时代与国家。

张维迎文章(作者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

有思想力的企业家,看得更远
   中国有思想的企业家,应该说非常非常多。比如说我所接触的中国企业家论坛的一些理事会成员,有 相当一批都很有思想。他们的思想有的体现在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判断,有的则很清楚地体现在对某一行业走势的判断,也有的体现在他们内在的很高的人文素养、管理智慧,以及 对中国特殊的发展道路的把握上,比如中国企业怎么在西方企业主导的世界中成长起来,等等。当然,中国的环境给企业家带来的挑战确实很大,对他们来说,不是有思想就能成 功,任何时候都离不开踏踏实实实地干。企业家可以有思想,但企业家毕竟不是思想家,他的主要职责还是做企业。所以我们有时候也会看到,有些人谈起来头头是道,但企业可 能做得并不是很好。[全文]
张维迎 其他文章

1、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企业家
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人只有为他人创造价值,才能获得自己的利益。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奇妙。[全文]
2、张维迎:监管的陷阱
政府监管后的这些成本有的是一次性的;有的是每年都得交的。成本可以表现为资源、现金的方式,另一部分是时间的形式,两部分损失都很大,其中时间的损失可能更大。[全文]
3、危机中的选择
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句老话今天说起来更让我们刻骨铭心。[全文]

田源文章(作者系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企业家论坛主席)

我们是“摸石 头”的人
   对于那些我所熟悉的企业家朋友,我从心底里钦佩他们,此所谓惺惺相惜也。我从自己创建中国 国际期货公司的刻骨铭心的经历中能够找到与他们相通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以及每句话背后的真实背景。这些人,在我的眼中,无一例外是民族功臣, 但也是幸存者。比较中国政商两界当年同层级者或同经历者,在政界成功者十之有四五,在商界,成功者百不及一二。依中国市场之大、之复杂,不到第二代顺利接班,恐难言之 成功。时下的中国,一方面改革开放创造了无限商机,另一方面,也有足够多的原因导致企业家成功犹如走蜀道之难。人们往往少有魄力批评官员之弊,却有动力难堪创造就业和 税收的企业家们。此情此景,令人不解与扼腕。[全文]
 

陈东升文章(作者系泰康人寿董事长、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长)

 
中国企业的黄金十年
   对于我而言,过去十年,我个人的最大感受就是,在这个时代,现实比理想来 得更快,而且现实比理想更坚强。我的意思是,这个时代的发展和自己企业的发展,都是在自己想象之外的。必须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人民。这不是空话。 所谓的伟大的时代,是指中国赶上了世界经济分工的新浪潮;伟大的国家,是指中国在经过了十年动荡之后,全面改革开放;伟大的人民,指的是中国的十三亿人民变成了十三亿 的巨大消费群体。在这个巨大的市场,在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成为行业的领先者,都会成为巨无霸。
    在十年前,如果你说自己想做一家大企业,那么大企 业是什么概念,你想都想不出来。可是十年之后,我现在管理着一家拥有35万员工和2000亿资产的巨大的公司。[全文]

张跃文章(作者系远大空调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发展及其弊病
   人有了钱以后,一个人解决了温饱以后,是不是能够早一点清醒过来?当然,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企业的安定永远是个问题。解决了温饱以后,第一要维持企业的安全,但我的观点是不要把企业做到简简单单往大走,最后做到通用汽车那个程度;第二个,人解决了这些问题以后,是不是能够解决让自己快乐的问题?其实我不是提倡大公无私,而是完全出于自身考虑,可以低层次地称这种想法是 “追求享乐”,也可以高层次地称它是“助人为乐”。维护这个社会的安宁,维护更多人的利益,维护看不见的不认识的人的利益,如果说能达到这个更高的阶段,这就是快乐。[全文]
 

刘积仁文章(作者系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全球化和新兴市场崛起的十年
   在全球化的同时,我们也经历着新兴市场的崛起。我刚刚代表东软参加了新兴跨国公司组织。所谓新兴跨国公司,就是在新兴国家里成长起来,将要成为跨国公司的企业。对于东软来讲,我们看到了我们这一类的公司,在未来全球化的机会里所获得的机会。全球化和新兴市场的崛起必然会带来企业的变化、消费者的变化,然后是整个世界商业格局的变化。中国公司应该在研发和服务方面主动投入,在制造业的全球化之后,能够捕捉到研发、服务以及人力资源的全球化这个机会。巨无霸。
    在面对这样的变化时,作为东软这样一家公司,我们当然要积极努力来捕捉新的机会。而作为企业的领导人的活动则需要围绕着捕捉这些机会来进行。如,海外投资、引进高级人才,建设董事会,同时为未来的投资等等。[全文]

刘晓光文章(作者系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宽松机制有助于改革与创新
   中国基本属于加工大国、能源消耗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大市场,下一步我们的核心可能还是机制创新。如何把人完全的调动起来,建立起一套完全创新的机制,使中华民族再上一个新台阶,不能仅仅满足于我们能够安排就业、我们是生产大国了。暂时处于这种状态可以,但长期并不可行。比如美国,它把全世界的钱都吸引过去了,把全世界的人才都吸引过去了,100个清华、北大毕业生,80多个都到美国去了。实际上这是一个机制问题。技术说到底是创新机制的问题,创新机制说到底就是人的问题。[全文]
 

沈南鹏文章(作者系红杉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

 
努力完成资本的社会使命
   回报的多寡与资本对行业的专注度有关。最近,我对过去5年我们投资所涉及的行业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通过回顾,我发现,中国的市场虽然很大,也确实有很多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但我们没有能力,或者说不可能有专业技能去涉及所有这些可能给我们带来回报的行业。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任何基金如果它不专注,不聚焦在它最擅长的行业,那它就会失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失去竞争优势。因为,基金不可能在每个行业都建立起很深的专业知识。今天如果有人问我,你对房地产行业有没有深入的了解?说实话,我没有。矿业有没有?我也没有。为什么?因为我并没有打算对这些行业进行规模性投资。相反,我们对自己想进入的消费产品和服务、互联网和无线、健康产业、新能源和新材料等行业,进行了深入研究,而这也是我们获得好回报的原因。一个人要想在投资上取得长期成功,那就必须在自己所擅长的行业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属于自己的知识和人脉。 [全文]

魏新文章(作者系北大方正集团董事长)

多元化的十年
   现在,我所带领的方正集团董事会主要负责战略方向把控和重大决策事项,以首席执行官李友为核心的方正集团总办会作为执行机构全力推行董事会决议,我们这个班子一直很稳定,充分协商之后,一旦决策,就坚决推行,逐渐厘清了方正的产业架构,培养了优秀的管理人才梯队,建立了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将方正集团带入了跨越式发展时期.我一直认为,凡事都不要刻意而为之,要顺时顺势,抓住机遇,水到而渠成。从“专业科技公司”,到“专业化基础上的有限多元化”,从“IT与医疗医药双主业”,到“多元投资控股IT、医疗医药、房地产、金融四大产业”的布局,方正这几年一路走来,没有刻意设计自己的走向或者刻意模仿谁,而是始终紧密依托北京大学,依靠自身团结而稳定的领导班子,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过来。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该抓住的机会基本都抓住了。所以,方正的多元化之路也是无法拷贝的,因为时过境迁。[全文]
 
  发表评论(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 会员名:   会员登陆
  验证码 看不清,请刷新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6-10-6420 9024 传真:86-10-6420 8996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6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