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松下、日立、索尼等大名背后,是日本制造。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他们意味着先进的、精确而严格管理着的生产线。不过,这些品牌的内涵似乎正在发生变化。出售工厂,至少在相当部分日本家电企业中已经成为趋势。日立电视机的制造工厂和销售渠道正在按部就班的售卖着,无独有偶,索尼也在出售他的工厂......

    这并非突变,30年来,日本公司一直在将生产转移到海外,不过他们仍然保持着制造的旗帜。现在,面对新形势,他们似乎有了新的应变:我们不知道能否得出日本制造在某些领域的竞争力正全面丧失的结论,但日本公司的去制造化趋势正愈演愈烈。

    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或将是日系企业的一次战略转向,从本周开始,本报将陆续推出相关报道对此予以探寻,也欢迎各界加入这个讨论。



富士的二次危机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闫薇 虽然把“胶片”一词写到公司的名字当中,但富士的产品线却与胶片越来越远。

   2009年,富士走出失利的传统胶片行业,不得不又要面对新课题——日本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遭遇到成本压力、日元升值风险,而其赖以称雄的科技被新兴国家的同行效仿甚至超越。

   在富士星光印刷器材有限公司的一间办公室里,每个人的手机响起,都会伴随一段《动物世界》的主题音乐。牢记丛林法则,是一个“要求”,这家公司的一位销售总监,建议他手下的员工这样做。

   富士胶片在上世纪90年代遭遇的曲折震荡,为这种理念提供了背景。正是因为曾经受到过重创,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富士始终保持紧迫状态。点击全文


松下“惯性”:复制中国自来水管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闫薇 实习记者 刘丹 热进入中国整整32年的日本企业松下电器一面瘦身减负,一面自省。中国式经验正在被其复制到全球市场。

   2009年12月3日,松下将其位于北京的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的50%股权以100美元价格转让给京东方A(000725.sz)。松下彩管隶属于MT影像显示株式会社。此后,原松下彩管由中外合资企业变更为内资企业,松下将失去对该项目的控股权。

   京东方表示,此次受让是鉴于CRT被LCD替代的趋势,导致北京松下显像管公司主营产品市场急剧萎缩,以及松下彩管日方股东在战略上退出CRT行业等原因。但松下在显示行业有二十年的经历,拥有丰富的行业、市场、客户、管理经验和人才优势,完全有能力快速实现产业转型 点击全文


索尼卸装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闫薇 热销30年的Walkman(随身听)被iPod打败,有电视之王美誉的特丽珑显像管未能在平板电视时代延续辉煌。提起集索尼集团(下称“索尼”)全球CEO、董事长、总经理于一身的霍华德·斯金格,很难使人联想起索尼公司的一款或两款明星产品。

    从今年4月开始,索尼制定了组织再造、业务整合、工厂撤销合并、减产裁员、加大海外委托生产比例等一系列“美国推土机式”改革。迎接轻装上阵的索尼的却是:试图通过LED技术扭转平板电视失利,强势对手先行一步;寄予厚望的3D和蓝光技术则可能陷入早产的尴尬。 点击全文


日立的撤退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闫薇 关闭寄予厚望的电视机生产线,出售尚有代工订单的海外工厂,转让投资数十亿美元的面板生产线,将销售交给当地有实力的代理商,遣散工人和促销员,这一系列动作都在一年内发生在日立集团身上。

它曾经是第一家在中国建立电视生产线的日本企业,也曾经有过等离子电视市场份额第一的辉煌历史。通过电视机让中国消费者记住了“日立牌”,现在,这家公司却似乎在努力使人们忘却这段记忆,它急切地想要传达作为一家B2B公司的本来面目。 点击全文

 

读者来信

 

日本家电企业双变局:

技术革新与生产模式双双停滞

 《经济观察报》已经连续三期刊载了日本制造变局,而且有企业回应报道,也有学者分析日本企业的优势。我认为,如果把视点集中到家电生产上,探讨日本企业何以在家电制造上面临出局的危险,有两个原因非常的重要:一个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的日本企业在技术革新上的停滞,再一个是日本企业在生产模式上的创新也已经处于停滞状态。

  从日本经济的大环境看,到2010年为止的20年,用《日本经济新闻》的文章来说是“失落的20年”,日本经济整体走向失落,企业在失落中不能革新。

  经济大环境的恶化,导致企业缺少了革新精神;一个国家的企业在缺少革新精神以后,剩下的只有失落。而今天的日本家电企业似乎还没有做好为了从失落中挣脱出来,在技术及制造方面进行一番革新的准备。点击全文

日本制造

·真实的日本制造

日本制造不仅仅是日本家电

   在有关生产铜箔的企业中,目前执世界牛耳的公司是三井财团旗下的三井金属(mitsui-kinzoku),占有世界40%的市场。三井金属企划室三森主任强调说:“世界电子业的发展,铜箔占有极重要、且不可欠缺的角色。”

   世界最强韧的纤维,用仅1毫米粗的ZYLON能够吊住450公斤的重量。它经受得起摄氏650度的高温,不易燃烧。东洋纺织株式会社的ZYLON是世界上最强韧的“超级纤维”。

   日立制作所制造的世界上最小的集成电路mu芯片,其横幅和纵幅均为0.4毫米,厚0.06毫米。在mu芯片中带有128位的唯读记忆体和用于无线通信的模拟电路以及超小型天线。芯片被埋入在纸币中,伪造是极其困难的。 点击全文

日企来信

 

·日立为何如此选择

    2010年是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下称“日立”)创立100周年。而这家由矿山机械修理铺发展成为世界500强的企业在跻身 “百年老店”的行列之际,“总结经验”并不是重点词,雷厉风行的“改革创新”才是企业内部人人皆谈的话题。

    2008年伊始的金融危机同样对日立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面临巨额赤字,临危受命的川村隆会长兼社长发起了一场 “社会创新事业”的改革。

    经过日立经营层对集团经营及今后全球社会发展形势的反思认为:日立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同时在“社会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领域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及丰富的经验,而放眼全球同时在两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凤毛麟角。因此,将具有高品质和高安全性的IT技术融入到传统的社会基础设施产业,创造出不同以往的新价值才将是日立今后发展的方向。

    为此,日立这家年营业额达到1020亿美元的 “巨无霸”在2009年里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让亏损最大的消费数码业务和汽车零部件业务独立结算;让日立还决定让5家上市公司成为完全独立的子公司,实施了TOB(股票公开买卖);健全财务体制,日立还以发行新股票和可转股债券的方式完成了筹资,并将筹措的大部分资金投入到“社会创新事业”改革中。

    中国市场作为日立最大的海外市场,前所未有地受到总公司的重视。一年内川村隆会长兼社长两次来到中国遍访散布在中国各地的130多家日立旗下企业。

    三十年前的1979年,日立作为第一家在中国“落户”的日本企业,在北京成立了事务所以应对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涌来的大量需求。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电视机、电梯、建设机械、变频器、水泵、燃气轮机、硬盘、轨道交通车辆电机及空调、汽车零部件、电线、医疗器械零部件等生产工厂也相继落户在广东东莞、深圳福田、苏州工业园区甚至是成都、西安等内陆城市。产品研究开发、销售渠道、售后服务体系也随之建立。 点击全文

相关阅读

·日企新模式:与环境变化赛跑

·日立首度回应松下收购三洋“挑战”

·索尼打出全新品牌战略

·索尼将裁员1.6万人 关闭多家工厂

·索尼、夏普称地震后在华销售放缓

·中国总代表易人日立推“基建过冬”策略

  发表评论(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 会员名:   会员登陆
  验证码 看不清,请刷新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6-10-6420 9024 传真:86-10-6420 8996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6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