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8-04-13
作者:刘溜

一代人的俄罗斯情结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刘溜 到老莫寻找俄罗斯旧梦的,是现在五十岁左右的那一代人。他们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打小就了解并向往那个国家,广袤的大地上,有雪橇、白桦林、大草原和贝加尔湖,还有大工厂和现代化农场。在当时的中国人眼里,苏联就是美好社会的现成样本。

他们自小学开始学习俄文,看着苏联电影、听着苏联歌曲长大,苏联文化的影响无所不在。

他们早早就知道十月革命,熟知保尔·柯察金、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看过高尔基的书。《列宁在1918》是几乎人人都看过多遍的电影,生活中他们经常搬用片中的台词,“列宁同志已经不咳嗽了,他已经不发烧了!”“不要挤,大家不要挤,让列宁同志先走!”他们崇拜领袖和英雄,自己身上或多或少也都有几分英雄主义,梦想着革命和牺牲。

在手风琴伴奏下的苏联歌曲带给他们的,则是俄罗斯文化中温柔深沉的一面,《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

“文革”结束后,当西方各种文化思潮涌入,最能打动他们内心的仍是俄罗斯文化,从契诃夫、屠格涅夫的小说,赫尔岑的回忆录,到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和白银时代的诗人。这一次,他们被俄罗斯的沉重和悲怆所征服。

这一代人正在渐渐老去。对老俄罗斯的深情已成为他们的集体无意识。他们的青春与俄罗斯曾是如此难分难解地纠缠在一起,很难说得清,他们的俄罗斯情结到底是源自对老俄罗斯的热爱,或者只是对已逝青春的缅怀。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