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人的俄罗斯情结
他们自小学开始学习俄文,看着苏联电影、听着苏联歌曲长大,苏联文化的影响无所不在。
他们早早就知道十月革命,熟知保尔·柯察金、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看过高尔基的书。《列宁在1918》是几乎人人都看过多遍的电影,生活中他们经常搬用片中的台词,“列宁同志已经不咳嗽了,他已经不发烧了!”“不要挤,大家不要挤,让列宁同志先走!”他们崇拜领袖和英雄,自己身上或多或少也都有几分英雄主义,梦想着革命和牺牲。
在手风琴伴奏下的苏联歌曲带给他们的,则是俄罗斯文化中温柔深沉的一面,《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
“文革”结束后,当西方各种文化思潮涌入,最能打动他们内心的仍是俄罗斯文化,从契诃夫、屠格涅夫的小说,赫尔岑的回忆录,到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和白银时代的诗人。这一次,他们被俄罗斯的沉重和悲怆所征服。
这一代人正在渐渐老去。对老俄罗斯的深情已成为他们的集体无意识。他们的青春与俄罗斯曾是如此难分难解地纠缠在一起,很难说得清,他们的俄罗斯情结到底是源自对老俄罗斯的热爱,或者只是对已逝青春的缅怀。

- ·老莫:不仅仅属于怀旧 | 2008-04-23
- ·老莫:不仅仅属于怀旧 | 2008-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