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他们在争什么?
张哲
07:27
2010-06-01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哲我在最近关于三网融合报道的采访中,经常问我的采访对象一个很常识的问题,三网融合,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有什么益处?

无论是广电总局的官员,还是工信部的官员,他们都给予了我肯定的回答—三网融合是为民谋福利,是民生问题,是为了方便百姓,减少社会资源的重复建立,并加以合理的利用。

这绝对是件好事。

其实说白了,三网融合就是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看电视,打电话;电话也可以看电视,上网。

据说重庆,杭州那边已经有了可以打电话的电视遥控器。可能在使用习惯和思维定势上,对三网融合出现的新生事物大多数人需要一个接受过程,比如用电视打电话这件事,对着电视遥控器说来说去,多少有些不习惯。但是我相信很快这种在看电视的时候不用起身去接装在一边的固定电话,而是拿起手中的遥控器“喂”的一声,电话就通了。你可以一边打电话一边看电视,或者看看网页,还可以调节音量,甚至还能发帖子。

这些都让我充满期待。

不过,这件让我们特别期待的好事却真是应了“好事多磨”这句话。

问题出在哪?

无非是主导权。

这个权利,广电总局想拥有,代表电信运营商的工信部同样想拥有。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工信部就五月初达成的共识,承认广电总局的地位。”广电专家吴纯勇在接受我的采访的时候表示,“这是让双方最快达成协议的办法。”

而有广电总局的官员也表示,当前承认广电总局在音视频内容管理上的不容置疑的权利,才能谈的下去。

其实,在工信部内部,部分人已经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复。工信部互联网电视工作组组长丁中在一次内部讨论中就明确提及此事,“对于互联网电视的监管,我们认为需要多个政府部门的协调和参与。当然,广电总局是排在这多个部门的第一个。”
在互联网海量内容的冲击下,传统的媒体和信息安全将受到严重的挑战和威胁。

三网融合产业链中大批的节目运营商,可以通过宽带、移动互联网向各类电子消费设备和电子专用设备及多频设备,提供各种各样的节目内容,内容分发和信息交换等多媒体的内容服务。

这类服务在拉动宽带网发展的同时,同时也会增加网络的盈利能力,还会带动电子制造业、内容提供等多个产业发展。IPTV和互联网电视,则是其中最关键、最具盈利能力的环节。

有市场人士预测,今年的互联网电视销量将创造奇迹,实现一年内翻5倍,产销量达到1000万台。市场容量将超过500亿元。
对于这么大的市场蛋糕,工信部又占尽了产业优势,谁获利多,谁获利少,“卖电视的永远比播节目的赚钱”已经成了明显的实事。

在丁中看来,目前的互联网电视和IPTV产业陷入了缺乏标准、缺乏监管和无序竞争的局面。

广电总局也意识到了这一局面,相继出台了基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的一系列关于网络节目内容管理的行业规范和经营许可证制度。同时还对IPTV和互联网电视进行了严管严控。

工信部则在标准端制定了《多显示格式视频设备接入互联网接口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然而,仅仅让工信部旗下的企业联盟来启动、制定电视机标准,显然不能让其满意。

对于三网融合造就的新业态、新产业,工信部自然占尽了技术和资金优势,但是广电总局对于节目源的控制,让再先进的技术和再强大的资金都无计可施。

因此,广电总局才会抓起手中的“宝剑”斩杀竞争对手的产业优势,让自己的产业能站住脚。当然这需要时间。

虽然工信部承认广电总局在音视频管理权上排名第一,但是也要求参与到管理之中。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产业保驾护航,谋求长远的福祉。而广电总局坚决不放权,同时又需要工信部的渠道来去推广市场。

也许丁中的话最能代表现在双方的心态和关系,“一位广电总局的领导对我说,我们早就想对这个太过自由的互联网做点什么,但是没有工信部的帮忙,不行。

三网融合中的广电和工信,谁离了谁,都不行。

广电总局和工信部的长官们,能否快一点让我享受到这样的服务?至于三网融合后,谁来管理,谁来当家作主,这不是我这样的平头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