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听老外侃西方媒体的新闻审查(1)
汤向阳
18:03
2010-06-22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汤向阳 埃温 (Evan Osnos)是《纽约客》杂志驻北京记者。他有个好听的中文名字:欧逸文。 

欧逸文来中国已经五年了,能说一口颇为流利的中文,却还谦虚表示“我中文不好”;他给胡舒立写的人物专访,中国的媒体同行多有拜读,他却说不懂中国经济。他嗓音温和,脸上总带着笑,听你说话的时候会微微倾身,是个招人喜欢的“鬼子”同行。 

忘了说正事了。认识欧逸文,是因为他来报社做讲座,给我们介绍《纽约客》杂志施行的“事实查证制度(fact-checking system)”,它也可以理解为西方媒体内部的新闻审查制度。 

《纽约客》杂志设有一个独立的事实查证部门,大概有三十名雇员,大都是新闻行业初级或者中级从业人员。他们独立做事,独立报告,在查证新闻事实时,不受新闻采编体系的影响,更别说控制。

他们中大部分人我都不认识,我说真的,”欧逸文的确是在认真说话,但听起来很像开玩笑。 

他们的工作程序如下:记者提交文章草稿之后,要向事实核查员(fact-checker)提供采访对象或者文中涉及人物的姓名、身份、联系方式等,然后他们便会一一打电话去核实文中涉及的所有他们认为需要确认的信息,包括人物姓名、采访场景、消息来源提到的各类事实的细节等。 

一般而言,采访之前,记者都会要求跟自己的采访对象或者消息来源打声招呼:“(文章写完后)你会接到陌生人的电话。那是我同事。请你配合他。他没恶意,会保护好你的,”欧逸文的口气听来好像事实审查员是在为FBI(美国联邦调查局)工作。 

为方便讲解,欧逸文给我们带来了他写的胡舒立专访原文做例子。”文章中有划横线的文字就是被审查过的,事实审查员要对这些(横线)负责。” 

曾任《南方周末》常务副主编的钱钢先生曾接受欧逸文采访,为他描述胡舒立在《财经》的工作状态。事后,他接受了《纽约客》的事实审查。其中一个细节是,审查员问他:你说过她爱穿高跟鞋,对吗? 

有这样严谨到苛刻的审查制度,欧逸文和他的同事们在工作中不得不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 

欧逸文跟我们说起在香港一家酒店里采访玫龙纸业的老总张茵女士。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