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孙健芳/文 今天早上是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下午则是代表团的第一天开放日。当天对记者开放的团组有江西、广东、辽宁和澳门。
早上与同事张向东在人民大会堂商量之后,决定由他去辽宁团,我去江西团,同事黄利明去广州团,同事姜雷去澳门团,作为市场化报纸,我们上会记者少,只能最大限度的使用记者。
我到江西团已经接近三点,根据去年经验,这种代表团会议即使来早也没有用,在之前那个时间可以用来看资料和写东西。
其实不管是全体大会还是地方代表团的会议,对记者都是一个挑战,在全体大会上,满眼的都是人,但问题你认识的不是很多,当你好容易与一个代表搭上话的时候,乌泱泱的就围上了一群人。
地方代表团开放会议则分为两类,一类如广州、四川、重庆、上海这些全国都关注的大省市,一般媒体记者都很多,一般情况下,在开放日第一天,你不可能约出代表在会外采访的。去年我参加了广州团的开放会议,媒体记者就很多,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能获取一个提问机会就不错的。提问实际上也是有技巧的,你可以给他们新闻官事先沟通,并强调采访的重要性,如果竞争不是很激烈,你可以获取一个机会的。
另一类则是我今天参加的江西团这种经济欠发达的省市代表团会议,由于第一天开放日,记者们也会来,但多数记者对当地经济发展情况都是懵懵懂懂的,在这种会议上,只要不是主持会议或者坐在显眼位置上的代表,你一般可以约出代表出来采访的。
把代表约出来,你采访什么呢?如果你有准备,这时候就比较好办。如果没有准备安排,不要紧,就问关于经济发展大问题。但如果要提深入问题,就必须仔细听当地政府汇报的资料了。当然,还有一个技巧,就是找一个资深的当地媒体给自己介绍。我比较幸运,今天一去就坐在江西电视台副台长邓季芳的身边,他闭着眼睛都能听出是省里面那个领导讲话。他不仅给我介绍江西省哪位领导主导经济更娴熟,还给我列出了江西经济发展的特色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指导我如何去联系各领导。
有了良师益友,在江西团发改委主任姚木根发言完毕,我就向他约关于十二五规划的采访,在他中间出来休息阶段采访了一部分;会议结束之后,在所有人都奔上省长和省委书记时候,我直接奔上一直坐在会场没有发言的凌成兴先生,他答应了,但说今天有活动,事后安排。
代表团开放日的另外一大特色就是记者提问,其实记者们提问不了几个问题,由于中央媒体记者多,所以他们提问有优势,比如今天江西团会议上,提问的就有中央台、凤凰卫视、中央广播台等,为了获取一个提问机会,很多记者要么站起身子并抬高胳膊、要么拼命大喊、连中央电视台都给省委书记开始递纸条,最终获取一个提问机会,但这引起新华网的不满,大声喊:既然中央台都获取机会,也给我们一个机会吧?
记者们提问更多集中到当地省政府和领导,但是更多遗漏了参会的一些嘉宾,而这些人往往就是媒体们日常想追问却追问不上的对象,比如今天江西团列席代表有工信部新任部长苗圩,但现场竟然没有人关注他,真真遗憾。
不管怎么样,代表团的开放式日是一个有意思的场面,在这里可以学习到很多,也发现很多人性的弱点。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如何解读“改革”? 2011-03-23
- 破解“中国式召回” 2011-03-16
- 两会日记(二十一):曲终人散 2011-03-15
- 答中外记者问全文 2011-03-15
- 形成政府改革的官民互动 201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