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的中秋 不止吃月饼
李牧
2010-09-21 21:09
订阅

经济观察网 李牧/文 又到中秋月圆时。前些年在加拿大过中秋节,国内的亲友在MSN和电话上提前一个月就要问:“你在加拿大中秋节有地儿去吗?给你寄份月饼吧。”今年已经收不到这种问候了,因为他们知道我在加拿大过中华传统节日跟在家一样。

我是一个独立撰稿人,逢年过节难免写些“四季歌”类型的稿子给编辑交差,“海外吃月饼”就是这样一个题目,特别是近年各国食品管理机构对中国月饼又查又扣。今年免俗,早在半个月前,网络上就出现了完整的列表,全世界有多少国家对月饼入境有要求,具体要求是什么…新闻信息消失,服务信息完善,题目失去轰动效应。

与轰动效应失去的,是有关是否歧视中国食品、中国食品形象、食品安全等等的延申式讨论。各国食品管理,回归到日常生活的本来面目;携带月饼的中国旅客也自觉的针对各国要求调整,禽肉制品禁止进口的国家,不带火腿蛋黄类月饼就是。世界各国海关出台针对月饼的规章管理,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间对外交流倍增的必然结果,没什么奇怪。

月饼在海外成为新闻,关键是做为稀缺食品,拥有了新闻要素。加拿大的COSTCO是一家大型会员连锁超市,早在几年前,这家连锁店就常年销售中国酱油,视所在地区人口结构,中秋节前后有月饼上市。如果一家加拿大本地超市,都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卖月饼,这东西也实在没有新闻性了。与新闻性消失的,同样是一些诸如国人被尊重、洋人学习东方文化之类的延申性讨论。商人开店,一切向钱看,什么货有的赚就上什么货,上货自然要对应顾客,货卖识家。

中秋不仅是吃月饼。加拿大华人社区逢年过节都要搞一些文艺活动,晚会的档次经常很高,主持人和演员都是专业级的。加国华社的中秋文化活动,除了这种晚会,也有制作灯笼猜灯迷之类的家庭参与项目。华裔社区很注意引导后代的民族认同。中国人不会说中国话,在国内可能是个笑话,在海外很正常。二代、三代移民渐渐不会讲汉语了,可他们仍然是华裔,需要了解自己的祖籍国。

说到民族认同,有一件既反映加拿大文明程度也说明民族认同之不易的事情。三千万人口的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的一个类型是领养孤儿,其中一部分孤儿来自中国。中国移民主办的中文语言学校、中文夏令营,经常可以看到金发碧眼的父母领着华裔儿女来参加。,春节、中秋这样的民族节日,更是常见领养家庭集体出动。为帮助儿女记住自己的血脉不失根本,养父母们费尽心血。

民族特征节日,是一个民族的基本文化要素,传统节日承载的习俗信息是民族文化的来源。又到中秋,古老的东方拜月节,正溢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