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5-30
订阅

今日媒体财经要闻(080529)

《中国证券报》

日本灾害危机管理及其启示

多层次的地震灾害危机管理体系。日本的国家危机管理体制是一个以法律为依托,内阁总理大臣为最高指挥官,内阁官房负责整体协调和联络,通过安全保障会议、中央防灾会议以及相关省厅负责人紧急协议等决策机构制定危机对策,由国土厅、气象厅、防卫厅和消防厅等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的组织制度。

完善的灾害危机管理法制。日本作为重灾大国是全球较早制定灾害管理基本法的国家,并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灾害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日本拥有各类危机管理法律40余部。其中涉及减轻地震灾害的法律达十多部。

覆盖全面的灾害管理信息网络。日本国家气象厅是主管监测地震和海啸的专门机构,建立有24小时制的监测系统,以确保在地震发生的瞬间计算出震源、规模、是否引发海啸并发出海啸警报和预报。根据气象业务法规定,地震发生后要马上把有关信息传递到警察机构、地方政府、通信公司、电视媒体、海上保安厅、消防机构等,并由此再迅速传递到学校、居民家、医院和船舶。

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强烈的灾害危机意识。日本把预防和应对危机视为同等重要,在危机出现之前就采取主动预防措施。为培养民众的防灾救灾意识,日本警方不断印制和更新地震宣传手册介绍应对地震灾害的各种知识。此外,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

“防灾日”。这天,全国各地方政府、居民区、学校和企业都要举行各种防灾演习,特别是地震多发区的居民组织,都要进行一次综合性防震训练和地域防灾训练。同时,日本各地还有许多模拟地震、火灾等情景的防灾体验中心,免费向市民开放。

上海证券报》

重视“最牛民房”中的民间智慧

5月12日的地震发生后,离震中汶川距离不到200公里的甘肃文县碧口镇的房屋,几乎百分之百地倒塌或被损毁而无法居住,然而在碧口镇窦家坝村,有一栋两层民房却屹立不动。新华社是这样报道的:5月12日地震后,房主任兴平立刻赶回家中看自己的房子,没想到建于1998年的两层房屋从外面看毫发无损,仅掉落几个瓦片。像任兴平这样几乎完好无损的民房,在碧口镇没有第二家,堪称此次地震中碧口镇灾区的“最牛民房”。

我认为,在其他民房几乎全部倒塌的情况下,“最牛民房”能够完整保存下来,一定自有其道理。对于这种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中体现出来的民间智慧,研究机构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据悉,一些地震专家已经前往考察,了解这所房屋的构造与建筑特点。美中不足的是,没有看到建筑设计专家和建筑材料专家前往。

这所房屋之所以没有倒塌,关键在于,它既非砖混结构,也非框架结构,而是砖+木的结构,各间房间之间的间隔并非砌以砖墙,而是用木质材料隔开,由于木质的特性,产生了一定的缓冲力,使得它能够经受住8级地震的考验。就目前而言,至少在地震多发地区,这种结构的房屋还没有出现过,而它的抗震性能在这次地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是非常有推广价值的。

为了研究防御地震的房屋,日本花费了巨大财力。比如,日本在房屋的地基上装上类似弹簧的装置,当发生地震的时候,房子来回摇动,但是,弹簧却缓冲了大部分力量,确保房屋的安全。但是,这种设计技术难度要求较高,在我国收入比较低的中西部,推广这种技术有难度。另一种办法是采用“地基地震隔绝”技术,即在建筑物底部安装橡胶弹性垫或摩擦滑动承重座等抗震缓冲装置。但这种设计不仅技术难度大,成本也非常高。第三种办法是把民宅设计成箱体,当地震灾害发生时房屋可以整体翻滚而不破毁,但是,箱体显然不符合中国人审美和生活习惯,也无法推广。

但谁也没有想到,我国最普通的老百姓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设计出来的砖+木结构,在外形上与普通的房屋没有什么区别,材料当地都有,造价成本不仅没有增加反而节省了,技术难度要求也不高,几乎完美地解决了防震问题。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已经被灾难检验了的宝贵经验,并加以进一步的完善,以便在灾后重建过程中进行推广。

《证券时报》

救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增大股市结束调整可能性

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26日会议精神,笔者认为,“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意味着全国工作重心的逐步转移。当汶川地震发生后,上至中央最高层,下至全国平民百姓,都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灾区、救助灾民和抗震救灾上面。这样做是有时效性的,因为第一时间救人要紧。而现在,以救人为主要目标的阶段性救灾任务已经基本结束,开始转向防止次生灾害、同时开始了灾区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的阶段,而这一阶段需要的时间将是十分漫长的,不可能长期把全国的注意力、全国的力量都放在灾区;毕竟灾区在全国一盘棋中,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全国各地各行业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因此,现在就要从全国关注灾区、一切工作为了救灾,转向继续抗灾,同时将注意力转向经济建设上来。目前距奥运会召开只有70余天,反通胀和经济发展的任务也十分繁重。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力量的重新分配,十分必要。

抗震救灾工作尽管很重要,但它并不是我们工作的全部;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很重要,但它也不是我们的全部目标。我们不仅要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还要成功举办奥运会,继续保持宏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在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体现出中华民族英勇无畏、团结作战的精气神,在举办奥运会和经济建设当中,只要我们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精神,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对于股市而言,笔者认为,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成果,则意味着股市阶段性调整的结束。4月份,当上证指数跌至3300多点的时候,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股市一度出现大涨,但后来因为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导致股指出现了持续的缩量下跌,现在股指又回到了3300多点的位置,而当初的向上跳空缺口已经回补,从技术上看,股市的调整已经比较充分。这时,中央宣布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成果,无疑给股市的上扬发出了信号。从本周一和本周二的情况来看,股市走势出现了由弱转强的迹象,股市就此结束调整的可能性很大。

从操作上来看,投资者现在可考虑趁低吸纳,并且中线持有。关注的焦点可以放在前期调整充分的金融板块、地产板块和工程机械板块、医药板块上。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