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静
英国路透社
数百名中央和地方官员参加了此次会议,敲定始于2011年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主要内容。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包容性增长”,旨在改善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和福利状况。
报道援引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王正绪的话称,中国的下一个五年计划“将反映中共调整经济发展模式的决心,他们希望朝向环境持续发展、更倚赖内需而不是出口、均衡成长并且减少收入不均的目标迈进。”
《印度斯坦时报》
中国在未来五年的经济增长模式可能由此前的出口拉动式向由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变。
报道援引中国媒体的表述,面对着越来越大的货币升值压力,中国意识到依靠外贸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风险正在增大,而扩大内需以成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迫切需求。十七届五中全会正是在此背景下为中国在2011-2015年为期五年的发展规划定下基调。
英国《金融时报》
此次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重要命题是“包容性增长”。早在今年9月16日,胡锦涛主席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新概念,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
“包容性增长”最早出自于亚行经济学家不久前提出的理论观点,它是指一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可能或者已经存在的发展失衡、分配结构不合理、分配不公、社会差距因发展而持续扩大、弱势群体利益不能得到很好保护等有违可持续发展宗旨的各种情形,通过政策和法律介入、宏观调控、管理监督、司法、救济等多种手段,矫正失衡,使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并重,并使发展普惠社会各群体。
从本质上看,包容性增长和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理念一脉相承,它反映出发展的目的,指导发展的方向。从经济学家的新概念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正式表态认可,可见“包容性增长”在中国高层所引发的强烈共鸣。
文章称,“包容性增长”很可能给中国民营企业等草根经济带来新的机会。因为包容性增长的关键,即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重民生、保民生,而要做到这点,就必然要重视和保障草根经济的生命力、创造力和保障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要真正实现包容性增长,其实就是扩大民企的生存空间,让这支具有无限生机的经济队伍为增长的包容性注入永无穷尽的活力。
美国市场观察网
中国1978年开始进行市场改革。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战略学家认为,这些变化给中国带来“持续30多年、以低失业率和可控通货膨胀为特点的经济增长”。
与之前实施的五年计划相比,第12个五年计划可能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而不像此前那样注重高增长率。他们预计,中国第12个五年计划可能将把GDP增长率目标设定在7%至7.5%的较低水平。
- 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2010-10-19
- 新华社评论:贯彻全会精神 把握科学发展主题 2010-10-18
-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0-10-18
- “十一五”改革成就综述 2010-10-18
- 中国未来五年将协调各领域改革全面推进 201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