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9-12
林俐
订阅

大选年的911纪念

网络版专稿 记者 林俐 在一封9月8日的电邮里,来自远方阿富汗的友人奥马写道:

“今天12点45分下午,这里的警察总局遭到自杀式袭击,身穿警服的恐怖分子潜入警局,造成超过100人死亡。”

类似的坏消息在我们大约每隔两周一次的电邮沟通中,反复的出现在信件的结尾部分,仿佛这是奥马向我报平安的方式,让我知道即使坎达哈市的安全形势每况愈下,他还活着。

七年了。

当美国人于今天汇集在911废墟,纪念七年前发生的悲剧之际,远在数千里外的阿富汗人民,也在倒数美军和联盟为追讨911祸首,携枪入驻阿富汗即将踏入第七个年头,这期间武装反抗行动持续不断。

同样是七年、同样的伤痛源头、同样的不堪回首,却不一样的时过境迁。

恐怖袭击的记忆

在大西洋的那一端,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美国总统竞选运动,为纪念911休战。

两个不同阵营的候选人——共和党的约翰·麦凯恩和民主党的巴拉克·奥巴马,团结在美国精神和纪念911的旗帜下,一同出席在已经被夷平、曾经耸立着美国辉煌经济象征的世贸双子塔地段举行的追悼会。

大部分的观察家普遍认为,上一届200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911效应是导致布什总统再次当选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年美国民众对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事记忆犹深 —— 恐怖分子劫持四辆客机后,分别攻击三个地点,一夜间约3千人丧生。美国选民带有强烈的危机感,进而对于掀起“反恐战”和不惜越洋打击敌人的布什政权投了信任票。

今年11月份的大选在即,总统候选人们自然也要在这个重要的国殇纪念日里,选择适当的地点亮相和小心措辞地表明立场。虽然今时今日,观察家们普遍认为911效应已经不会成为选举结果的决定性因素。

据盖洛普(Gallup)于911前夕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2%的受访民众表示反恐课题将是最影响他们选票取向的因素。更多人觉得经济才是目前最关键的事项。

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大部份的美国人已经不会过度担忧恐怖袭击将会降临到他们或亲朋戚友的身上;只有38%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或有点害怕恐怖袭击,这是自2005年来最低的概率。

如果说这些数据反映美国民众已经逐渐地从911的阴影中走出来了,那么另一组数据 —— 约9万伊拉克老百姓和数万阿富汗人,在美国和其联盟进军两地后,死于暴力、恐怖袭击或战火中;则可能说明911的海外效应,还在上演中。

海外的911遗产 

各个收集以上两国平民死亡数据的机构都坦言说,那个数目已经是一个低估,因为他们只能通过媒体报道的死亡事件来做统计,而又有许多老百姓的死亡是没有被报道的,非常不全面。

这让我回想到2006年,我在阿富汗坎达哈市中心、奥马的家里住了两个月的经历。当时离2001年10月7日,美军首次进入阿富汗搜寻被指为911幕后主导的奥沙马·本拉登,已经将近5年。

在坎达哈时,我常常在凌晨5点多钟就被战斗机的声音吵醒,奥马一家人老对我说,附近有一个军事基地,只是演习。要是坐在院子里时,听到枪声或感觉到地面晃动,也是演习。

直到有一天傍晚,我已经习以为常,也进入了自我催眠和逃避现实的状态,看见远处的半边天都红透了,我也很淡定地边喝着甜绿茶边写日记,认为那又一个演习。后来才知道市长府的保安关卡被炸了。

那两个月里,市里发生了多起恐怖袭击,死的大部分是老百姓,包括奥马的朋友,一个为联盟军做翻译员的年轻人;他和十来个同事,乘坐一辆单位巴士去上班的路上,停在一个面包铺前买早餐,一个事先设置的定时炸弹,把全车人和那面包坊里工作的五兄弟,全数杀死。我后来在国际媒体报道中没找到相关消息。相对的,只要有那么一个外国人被绑架了,媒体的报道则铺天盖地。

相比之下,虽然美国和其联盟入侵伊拉克的时日较短(自2003年3月20日起),美国群众对那里的关注度却比较高。这点可从美国今年两位总统侯选人的官方网站,窥知一二。

麦凯恩和奥巴马的竞选网站都有把伊拉克作为一个专项课题来探讨、专门页面来表达立场和未来方针,而阿富汗则没有专设的页面。这可能又得回到数据说话——到目前为止,在阿富汗丧生的美国军人大约500多人,而在伊拉克已经超过4千人,还有大约3万伤员,远超过了在911事件中的伤亡人数。

这个反恐战争的代价,不论是人员或是财力的消耗,开始让美国民众反感。于是在这次美国总统竞选的初赛时,是否要从伊拉克撤军,成了热门话题之一。

911政治资本有观察家指出,近来的民意调查已经很明显的突出了经济和民生课题,才是美国选民最关心的事,而且目前美国正面临着严峻的经济下滑风险,但是为什么两位总统竞选人却还是把国家安全和外交事项作为主旋律?

有一位分析师指出,这个局面是布什所属的共和党所引导的走向,以便让这个党的候选人,也是越战老兵的麦凯恩捞取优势,同时借助安全和国际课题来分散选民对国内经济问题的注意力。

蒙特利尔大学的经济教授Rodrigue Tremblay在最近发表的一篇分析美国总统大选的文章里,甚至提出了阴谋论,指最近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之间的武装对抗,也是得到美国的默许,从而让选民的意识到外交和军事课题的重要性,而麦凯恩在这方面也被视为较有经验。

且不说这个论调是否成立,但是奥巴马却也或多或少受到格鲁吉亚事件的牵制,而选择了拥有丰富外交经验的约翰· 拜登作为竞选副手,虽然拜登曾经在国会里支持攻打伊拉克的动议,这点曾经是奥巴马强力反对的事项,而且曾扬言要在上马后立刻撤回驻在那里的美军。

然而当总统竞选进行到了现在,911纪念日之际,共和党和民主党在对反恐的立场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了;麦凯恩和奥巴马都说要逐步(而不是立马)地、有责任地把美军从伊拉克撤回,两者都赞成必须调派更多的美军到阿富汗,因为那里恶化的情况更需要关注。

七年过去了,虽然选民表示911效应不会是决定性的投票因素,但是候选人还是不愿放弃这个已经退色的政治资本。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