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openresty
天威薄膜发飙记
缪舢
11:46
2011-03-30
订阅
     快公司观察 记者 缪舢 从“中国电谷”河北保定的市区往西北方向驱车15分钟,便来到满城县城东工业园。

在满城旭阳光伏科技公司的工地上,并排搭起了两座280长、36宽的钢结构厂房,其中一座厂房除了背阳的北面用了外墙钢板外,南面、东面、西面和屋顶全部安装上暗红色的玻璃。在春日明媚的阳光下,宽大的玻璃厂房透着暗红色的炫目光环。

与传统的建筑玻璃幕墙不同的是,在每一块1.3长、1宽的玻璃下面都有一根黑色的电线和黑色接线盒。

201131下午,一位电工师傅站在高高的移动脚手架上,专心地将每一块玻璃下的电线连接起来,结成一个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微电网,供应厂区内的生产、照明用电,这就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

BIPV核心是玻璃上面一层薄如蝉翼、能够吸收太阳能的薄膜。满城项目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保定天威薄膜光伏公司研制。

在工地现场的天威薄膜市场部部长助理武国英说,两座厂房、库房以及办公楼的外墙和屋顶安装薄膜太阳能组件13000片,总计1.3兆瓦供货合同。

满城1.3兆瓦BIPV工程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同类项目,此前武汉日新科技公司为武汉日新光伏科技园提供的1.2兆瓦BIPV曾为业界最高纪录。

据悉,天威薄膜电池的能源转换效率目前为9.2%,在4月份设备升级改造完成后可达到9.5%以上。天威薄膜首席技术官麦耀华说,全球薄膜电池最高转换效率为9.7%,由一家欧洲公司创造,天威薄膜从4月份将进入全球最高转换效率行列。

 

两个突破口 

天威薄膜是太阳能电池的后起之秀,20096月试生产成功。从试生产成功到现在不到2年时间,却已后来居上。2010年销售收入9000万元,2011年预计达到5亿元。如能实现,一年内业绩暴增5倍。

中科院半导体所王占国院士向记者表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市场需求逐渐饱和,而薄膜太阳能电池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需求量很大,在美国它的需求量超过了单晶硅电池。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孙岳明院长也看好薄膜太阳能电池,他认为未来唯一能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竞争的是薄膜。“将来的竞争更激烈、薄膜电池提升转换效率的空间大,但多晶硅的工艺和技术也在进步。”

带给天威以及太阳能薄膜电池产业的第一个突破口是国际上BIPV的开发应用。欧洲实施太阳能光伏屋顶计划,将光伏方阵从大面积的地上移到建筑屋顶,一个建筑屋顶就是一个微电网。受此启发,又应用到玻璃幕墙建筑大楼,将薄膜电池覆盖在玻璃幕墙上,不占用额外的地面面积,而且具有就地发电就地应用的优势。城市里基本上都是高楼大厦,由此BIPV成为光伏发电系统在城市中广泛应用的突破口。

2010年年中,天威薄膜与全球太阳能电池排名第一的厂商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在德国狭路相逢。美国第一太阳能不仅薄膜电池产能最大,也是多晶硅电池产能最大的厂商,名副其实的双料冠军,业界翘楚。由天威和美国第一太阳能各自提供的太阳能电池工程项目,是紧挨在一起的两排房子,犹如形成了一个相互展现自己技术水平的擂台。半年以后,第三方独立的评价机构从用户那里收集实际运行数据,结果天威薄膜胜出。

“我们的发电量要比美国第一太阳能多10%。美国第一太阳能可是我们行业里的标杆啊。”虽然时隔数月,天威薄膜总经理郗文勇再次向记者谈及时仍难掩兴奋。这样的结果,出乎人们意料,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公司能源转换效率在德国的同台打擂中超越了世界顶尖高手美国第一太阳能。

带给天威及太阳能薄膜产业第二个突破口的是农业大棚的应用。与BIPV一样,最早也是由欧美发达国家先应用,后再移植到中国国内。目前,天威已经为国内的内蒙、河南、山东寿光、江苏镇江和常州的农业大棚项目提供了薄膜太阳能电池。

与此同时,在行业里开始小有名气的天威薄膜被美国同行引领到美国加州。

美国加州中部狭长的中央河谷地带,是美国重要的农产品基地,盛产草莓、西红柿、葡萄、花卉、生菜等。今年1月,天威薄膜通过美国的合作伙伴太阳谷公司,为美国加州地区8个农业大棚提供1.2兆瓦的透光薄膜太阳能电池。

“现在农业大棚组建的应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是快速成长的新兴市场。”郗文勇说,“我们今年把BIPV和农业大棚作为两个主攻方向。”

 

海归双雄领衔 

与其他薄膜太阳能电池厂商相比,天威薄膜的王牌是它拥有两个赫赫有名的海归专家——副总经理黄跃龙和首席技术官麦耀华。2009年两人同时入选国家首批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而河北省首批仅有的两位“千人计划”人员便是黄跃龙和麦耀华。

两人同为1976年出生。麦耀华毕业于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光伏所,后加入荷兰Utrecht大学德拜研究所,继续从事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研究。2005年他创造了单结微晶硅Pin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迄今仍没有被打破。黄跃龙当年也在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光伏所从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麦耀华不同的是,他一直留在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

200710月,天威集团总经理丁强的到访,打破了两个年轻的光伏科学家平静的生活。

天威集团是国内最早一批进入新能源领域的企业之一,主要的产品是晶体硅。2001年便控股天威英利,还是四川新光硅业的第二大股东,到2007年时产能规模在全球也排得上号,证券分析师称之为“新能源龙头企业”。

但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晶体硅原料多晶硅、单晶硅的价格一路走高,致使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节节攀升,欧美用户不得不寻找新型材料的太阳能电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去因为占地面积大、转换效率低而不被看好的太阳能薄膜电池重新受到青睐,开始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同时技术和工艺的改造、创新也在加速推进,前景乐观。

“那个时候,天威集团希望能够深化它的行业地位,而且还认为薄膜电池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样天威集团开始四处寻找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技术人员。”麦耀华回忆道,“200710月,丁总到了欧洲,主要见了我和黄博士。我们跟丁总谈了我们的想法,丁总也谈了天威目前的现状和将来的规划,听了非常令人心动。我们也认为天威集团不仅成为国内也将是全世界的光伏龙头企业。在丁总的感召下,过了几个月,我们回国来到了天威。”

在麦耀华和黄跃龙两位海归博士之后,3年多来又有4位海归博士加入,另有4位本土博士。一家不大的公司拥有10位博士,天威薄膜人才济济,领军技术团队的正是麦耀华和黄跃龙。

天威薄膜20096月试产时的能源转换效率为6%,到现在已经提高到9.2%4月份设备升级改造完成后将达到9.5%,转换效率的幅度提高50%以上。作为首席技术官,麦耀华有把握“在未来两三年内,薄膜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会提高到12%,这就非常有竞争力”。

他所指的是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能源转换效率目前16%的“竞争力”。从天威薄膜20081月组建以来的3年多时间里,晶体硅的能源转换效率从14%提高到16%,增幅15%,相比而言提高薄膜电池转换效率的速度大于晶体硅技术的三四倍。

相关新闻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