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默多克帝国的无限可能
花比傲
13:11
2010-11-30
订阅
多年以前,我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曾经为了一个实习生职位去新闻集团北京代表处面试。当时拿到的新闻集团资料中有这样一句广告语:“找到无限可能”。当时我并不明白这句话的确切含义,而多年以后当这句广告语再也无处可寻时,新闻集团的老板鲁珀特-默多克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什么叫“找到无限可能”:他成功收购了美国最负声望的报纸之一《华尔街日报》的出版商道琼斯,而这家之前由班氏家族控制的公司号称是永不出售的。

默多克说,明天的世界将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精彩。科学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存方式、联系方式和业务开展方式。面对这场席卷全球的新技术浪潮,一些人可能会比其他人收益更多,但是另一些人却会被历史彻底的抛弃。近日,被《新闻周刊》评为全美最臭名昭著博客主的《名利场》杂志专栏作家迈克尔-沃尔夫在他的新作《一个人的帝国—默多克的隐秘世界》中,全面展示了一个传媒帝国的半个世纪的心灵史。

默多克从拥有几份澳大利亚报纸的小报老板,通过横跨亚欧北美大陆的收购扩张,成功转型为世界媒体领域的超级巨头,似乎要归功于他对媒体发展趋势的洞见。事实上,默多克帝国半个世纪的扩张史恰恰揭示了媒体行业娱乐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演变进程。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默多克旗下最赚钱的业务来自美国的电视娱乐部门,他也被迫在引发媒体业变革的互联网行业有所投资(收购MySpace),但他不怎么看电视,不懂电脑,不会用电子邮件,他骨子里只是一个爱报如命的老派报商。

很多人指责默多克利用旗下报纸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迈克尔-沃尔夫认为,默多克是用报纸来改变自己的。作为一家现代企业,新闻集团的第一要务并非为股东赚钱,而是看老板默多克想要什么。其耗资56亿美元收购对公司业务并没有什么帮助的道琼斯,仅仅是为了实现默多克十几年来心中的梦想:他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报业老板,只有自己才配拥有声誉卓著的《华尔街日报》;但他却看不上大报的办报理念,因而无法做出一份受人尊敬的报纸。最终他只能依靠收购,来给每份报纸都打上默多克的烙印。

默多克是小报理念的贯彻者,美国民主党总统初选时他说希望奥巴马胜出,因为“这样可以多卖几份报纸”;他信奉的哲学是“缺少尊敬比赢得尊重更省钱”,而成功是媒体证明自己最好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沃尔夫在让读者们看到默多克媒体理念精髓的同时,也让很多憎恨默多克的人在这本书中找到了共鸣。

事实上默多克是不讨人喜欢的,大多数人尤其是非默多克旗下媒体的记者都憎恨他,把他刻画成一个恶魔。在反对者眼中,默多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他答应的事从来不算数。作者为此提供了佐证:在购买泰晤士报系时,默多克信誓旦旦保证采编自由权,买下报纸以后他马上就无耻地公开背信弃义了。收购《华尔街日报》时他又作出了这样的承诺,而天真的班氏家族居然相信了默多克。

默多克强迫母亲和姐妹将家族基金会的股份都转让给他,从而能牢牢控制家族企业。他骨子里崇尚君主制文化,希望将来能由默多克家族的人来接掌新闻集团,但他同时又没有学会该怎样放手,这导致大儿子拉克伦从新闻集团出走。他在年近古稀时不顾母亲与孩子的反对,毅然与第二任妻子离婚,只为迎娶年轻的中国女子邓文迪。如此看来,《一个人的帝国》也足够八卦,默多克家族的豪门恩怨也被沃尔夫刻画得入木三分。

沃尔夫推测,默多克娶了年轻的中国太太,把头发染成橘色,在七十多岁还生了两个试管婴儿,兴师动众收购《华尔街日报》,只是一种老年人想要找回青春的努力。然而这个说话带有浓重的澳大利亚口音,永远在衬衣里穿着汗衫,除了工作没有任何兴趣的老派男人终究在日益老去。当年我曾经崇拜过这个媒体大亨,当他收购《华尔街日报》时又曾痛恨他,而在看完沃尔夫揭露的默多克的隐秘世界后,我只将他视为一个与全世界对抗的孤独老人。

这个老人总有一天将逝去,到时默多克家族能否继续掌控新闻帝国,他的财产将如何分配,倒真的是有“无限可能”。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