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雁 星移斗转,“十年沧桑”之后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其间,国内听闻到的消息,多以“剧变”是如何糟糕为主调。所以,“阵痛”时期的东欧报道自然很多。但在进入“第二个十年”之后,东欧的绝大多数国家已经走向复兴,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尤其是已加入欧盟的那些国家,已经开始了一场“新欧洲追赶老欧洲”的比赛。在这一情况下,“消息人士”则似乎把视线移向他处,不再对东欧感兴趣,于是就有了所谓东欧“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的说法。

恰好在7月,我们有机会去德国、捷克、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六国做了一次考察旅行,其中波、捷、匈、斯四国都是转轨国家,就德国而言,我们拜访的柏林、勃兰登堡、萨克森和萨克森-安哈特等州也都在前东德的地盘上。所以,除了在奥地利的一天外,我们的旅行基本上就是一次“新欧洲”之旅。虽然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但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这些“前社会主义国家”在转轨二十年之后,在当前的“金融危机”期间的世道民情与社会风貌。

系列报道之四
匈牙利:通向变革的三个“累积层”

了解东欧现代史有三把钥匙,第一把是“1947-1948年”,第三把是“1989年”,这两把钥匙是东欧各国共有的,至于中间的这一把,各国有不同的年份,比如波兰是“1980年”,捷克是“1968年”、匈牙利是“1956年”。这三把钥匙足以串联起东欧国家的现代历史,它们其实就是一个因果链条上的三个转折点,就像考古挖掘中的“文化地层”一样,相互叠加,互为因果,每一个事件的原因都可以倒推到上一个“累积层”。 (点击查看全文)

系列报道之三
“新欧洲”迎接新挑战

从目前的情况看,“新欧洲”一直比“老欧洲”增长得快,现在双方的差距是在缩小而不是拉大。从经济增长水平看,2001-2003年中欧八国的经济增长率为3.1%,比当时欧盟十五国的平均值高1.7%。在加入欧盟之后的2004-2006年,中欧八国的平均增长率为5.3%,比原先的欧盟十五国高3.1%。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新欧洲追赶老欧洲”的趋势也没有停止。显而易见,“新欧洲”各国是“欧洲一体化”的最大受益者。 (点击查看全文)

 

系列报道之二
捷克:告别“切卡德”年代

说起捷克,稍微要回溯得远一点。地处欧洲心脏的捷克与德国是近邻,彼此间有850公里的国境线,加之南边的奥地利,可以说捷克被说德语的人从三面包围。捷克人属于西斯拉夫人,在人种上与波兰人相近,但是他们的文化、民族传统、思维方式、对现实的反应甚至饮食习惯,都和德国人很接近,以至被人称为“说斯拉夫语的德国人”。 (点击查看全文)

系列报道之一
前东德:波澜不惊二十年

剧变之后德国政府采取一步到位的“输血”政策,以庞大的财政支持包揽了整个东部地区的经济改革,从1991到1999年,西部向东部“输血”高达7740亿马克,为东部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前东德公民的个人存款可以按1:1的比率兑换成西德使用的马克,这为前东德提供了其他东欧国家所无法企及的优势,于是仅用了五年时间就全面实现了经济转型。前东德因为由统一后的德国政府包下来“买断”,因而成为整个前苏东阵营中转轨代价最小、复苏最快的一员。 (点击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 会员名:   会员登陆
  验证码 看不清,请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