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全站导航
 
 
                  
 

 7月份以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中央高层领导频繁地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调查研究,主要考察实体经济及金融、外贸等领域的运行情况。而7月11日,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发布最新统计表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热度”正在下降。多数专家认为,我国东部经济下行明显,这与国家多重宏观政策的调整有关。事实上,随着国家经济增速减缓以及股市、楼市表现低迷。业内人士开始忧虑“从紧货币政策”变成“过紧货币政策”,最坏的情形是出现“滞胀”的局面。

  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为代表的专家直指“从紧货币”政策,称经济衰退明显,“从紧”政策难抑通胀。全国工商联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则认为,在2007年部分城市地价飞涨,房价透支了未来的情况下,2008年房价涨幅将会回落。一旦出现交易量的持续下滑,房价从大起到大落将是灾难性的。政府不宜继续出台对房地产从紧的政策。天相投资林义相认为,从紧货币政策影响中小企业;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更是声称,货币政策未真正“从紧”。(全文)
  


CPI失守 震波牵动货币政策
  四月份维持高位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让4.8%的通胀目标彻底失守,中国经济中期面临全面通胀风险,这迫使货币政策归位,央行态度从“容通胀”转变为“反通胀”。新的灾后重建则加大了央行货币政策的变数
[全文]
CPI高位运行 央行再升准备金率
  中果国家控制效果不好,有可能出现全面性通胀。统计局的数据刚公布,央行立即宣布将从4月25日起提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到16%[全文]
CPI不足以作为从紧政策依据 警惕重蹈97年覆辙
  08年CPI创下新高并不意外。2008年下半年CPI会下调,即使政策当局出台系列从紧调控政策,2008年全年CPI也可能在5%以上。CPI不足以作为出台从紧货币政策的依据,过于从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2008年经济增长失衡。
[全文]
抑制通货膨胀应采用结构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有其局限性。在宏观经济学里,货币政策属于总量调控,在今天来讲,总量调控可能不完全有效。所以,即使货币政策要从紧,也应该先转型,转变为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全文]


从紧货币政策面临灾后拐点
  汶川地震或成为央行货币政策放松的拐点。对灾区暂缓提高准备金率,加大信贷力度,央行放松了对四川的货币政策。 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同样“嗷嗷待哺”,等待央行货币政策的放松[全文]
汽车经销商冬至
  “我们品牌已经有经销商倒闭。前几天刚刚见过一位4S店倒闭的老总,10天感觉老了10岁。”连续两月车市销量的大幅下滑,令身处市场最前线的经销商们日子十分难过。为国内某大型企业做专项分析的咨询公司预测,2008年底,汽车经销商将迎来倒闭高潮[全文]

负利率时代下房地产价格的“V”型走势
  我们知道,较低的利率环境、升值的预期都使得行业的景气周期得以延长。事实上,通过理性的经济分析就能发现,短期内,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价格 “拐点”可能性不大。在多种经济因素的作用下,如果负利率的大背景不变,我国房价整体来看将呈现“V”型态势增长
[全文]
--------------------------------------------------------------
小调查: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第二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结果中,有27%的企业家认为银行贷款掌握“偏严”。

  随着次贷危机的深化,海外游资正在向东亚特别是中国、印度这样的高速增长经济体扩散。而200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急剧升值的同时,外储也急剧增长。除去贸易顺差产生的增量外,还有大约近900亿美元来历不明,或通过贸易渠道流入,或通过直接投资、甚至地下金融等渠道流入。杨帆表示,热钱大量进入中国,应该能够延续到人民币升到1:6甚至更高。因此,专家指出,应对热钱压力,央行继续奉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强堵难治热钱 远景仍寄开放
  防堵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热钱问题。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热钱攻击的前提一定是某个经济体内部存在漏洞,宏观政策选择出现了偏差。一方面,只要中国有着稳健的投资前景,资本流动就不会出现方向性的根本逆转;另一方面,化解热钱魔咒,关键仍在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货币政策提供更宽松的腾挪空间。(全文)
热钱中国魔咒
  国家外管局局长胡晓炼结束考察刚返回京后,全国人大财经委兵分两路,又将展开金融调研。外管局局长和人大财经委官员指向一致:跨境资本流动监管。在更多场合,经济学者们使用频繁的词汇是热钱。(全文)
热钱如何搅局中国经济?
  随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以及外汇储备的月度新增量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这些令人鼓舞的数据没有让经济学者感到欣慰。相反,他们担心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的诱导下,国际热钱正在加速流入,搅局我国经济。专家认为,一旦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逆转的苗头,这些热钱将带头抽逃, 热钱的兴风作浪将成为我国经济的重大隐忧。(全文)
热钱涌入:藏身银行,适机而动
  “热钱”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此次存款准备金率的大幅上调1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央行上调准备金率,其一是要抑制通胀,其二则是对冲热钱流入,有效回收人民币,应对“热钱”袭击。(全文)


吴晓求:经济衰退明显,“从紧”难抑通胀
目前,紧缩的货币政策难以达到直接控制通胀的目的,而可能收缩的是经济的增长,所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受到大幅度的影响。所以,从紧的货币政策解决不了目前的通胀,应该结束。
左小蕾:货币政策未真正“从紧”
去年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6次加息以及今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非真正的从紧货币政策,也没有真正回收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应总量,实际上收紧的只是多余的结汇。
聂梅生:拯救楼市,叫停“从紧”政策
政府不宜继续出台对房地产从紧的政策。在2007年部分城市地价飞涨,房价透支了未来的情况下,2008年房价涨幅将会回落。一旦出现交易量的持续下滑,房价从大起到大落将是灾难性的。
林义相:从紧货币政策影响中小企业
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不利的,许多工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因此变得困难。
曹远征:目前从紧的货币政策是适度的
目前从紧的货币政策是适度的,不必放松,也不必再加码.
赵晓:紧缩政策紧缩过头了
国经济处于十字路口,紧缩的钟摆该往回调,紧缩政策可能紧缩过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