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会有任何一种幸福从天而降
我们似乎还能够想起,当个税起征点最终调整为3500元时,那些快乐的或者失望的表情。不管怎样,你值得为此快乐。因为,正是在包括你在内的所有人的努力下,个税起征点才从最初动议的3000元提高到了3500元。这500元值得我们快乐,因为,在个税修法的进程中,我们反对过,主张过,我们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并且尝试用各种方式影响最终的结果。就算这区区500元,距离我们期望的那个数值还有很大的距离,那也没关系,我们快乐,是因为我们争取了我们想要的幸福,并且,推动这辆沉重的老车向前挪动了一点点,那是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
中国人开始明白,没有任何一种幸福会从天而降。当我们期待幸福来敲门的时候,我们必须首先问自己,为了获取这样一份幸福,为了享受因幸福而拥有的快乐,我们到底付出了什么,我们是否真的明明白白地告诉整个世界,我们要这样的快乐,我们是否让世界看到,我们为此做出的所有努力?
现在,当我们回望即将过去的2011年,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配得上那些快乐。
个税调整
>>事件
2011年4月,国务院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拟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即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至3000元。常委会会议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公布了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广泛征求意见。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税起征点将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将超额累进税率中第1级由5%降低到3%。修改后的个税法于9月1日起施行。
>>多媒体
个税修法二审:民意的胜利
>>观点
在当前国内收入差距主要来自于财产性收入所得的背景下,这种税制毫无疑问打击了劳动所得,使得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增长速度与GDP相比差距更大。因此,这样一个设计非常不合理,甚至可以称之为“弱智”的个人所得税制,事实上已经沦为工资税,当然会受到社会各界的诟病。
对于庞大的财政收入而言,个人所得税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起征点的调整固然重要,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其他要紧问题,那么就很难说税收改革是成功的。而且,税改的方向不能只是为了政府增加收入服务,而是应该转到为老百姓服务的方向上来。
醉驾入刑
>>事件
2011年5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根据最新法规,醉驾的驾驶人将被判处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拘役,并处罚金。这意味着,驾驶人将为自己的酒后驾车行为付出“罪与罚”的代价。就在众多争议和猜测中,5月10日,高晓松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刑事立案,成为明星醉驾重罚第一人。
>>多媒体
高晓松醉驾:中国醉驾入刑第一案
>>观点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的醉驾犯罪属于刑法理论上的“抽象危险犯”,也就是说,只要醉酒驾车,不管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算犯罪。刑法第13条的规定属于总则,而新增的危险驾驶罪属于分则,所有分则的适用都必须受总则制约。
刑法修正案中“醉驾入刑”的相关条款不应仅从文意理解,认为只要达到醉酒标准驾驶机动车的就一律构成刑事犯罪,而是要与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相衔接,按照事件情节恶劣程度判断,危害不大的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微博打拐
>>事件
2011年春节期间,中国社科院于建嵘教授开通了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倡导以微博之力解救全国乞讨儿童。该微博经网友不断转发后,一场微博解救乞讨儿童的大行动不断升温,并迅速成为公众议题。不同身份和职业的人,也因为微博这个平台而紧密连接在一起。网友们的行动,与公安部门、媒体、人大代表等社会力量相结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股微博公益参与热潮。
>>多媒体
强迫儿童乞讨行为犯罪成本低
>>观点
我们要树立的一个最基本的观念,只要利用未满14岁的孩子上街乞讨就是违法。违法行为,是公民就可以举报。我们不只要解救被拐的乞讨儿童,还要解救由亲人带着乞讨的儿童。他们是未成年人,国家和社会要给他们特别保护。
这是中产阶级观念与最底层生存方式冲突所致,很多人认为儿童理所当然应该去上学,乞讨让他们难以理解和接受。但在福利制度、救助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还未完善的情况下,剥夺其乞讨的权利,可能导致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
房地产调控
>>事件
为稳定房价,1月26日, 国务院出台“新国八条”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二套房房贷首付比例提高至60%。1月27日,上海、重庆相继宣布开征个人住房房产税,其中上海税率为0.6%,重庆征收税率为0.5~1.2%。从2月21日开始,住建部陆续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签订《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完成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的分配任务。各地为响应“新国八条”,也纷纷推出各种版本的“限购令”。
>>多媒体
风起云涌限购令
>>观点
所有对房地产问题的争论,都是要不要实行房地产市场化的争论。所有对房地产业的调控政策,都是限制市场化的倒退。归根结底是中国是否坚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争论。
房价刚刚调整,就放大房价下跌的负面效应,目的只是为了动摇民众对房地产调控的信心,逆转来之不易的调控成果。房地产调控在目前情况下不仅不应放松,相反还应更加明确地坚持。
赖昌星被遣返
>>事件
加拿大当地时间7月22日,逃亡12年的远华集团走私案嫌疑主犯赖昌星,搭乘加拿大航空AC029航班离开温哥华国际机场,由加拿大遣返中国。北京时间7月23日下午,中加双方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办理了有关交接手续。随后,中国公安机关依法向赖昌星宣布了逮捕令,并向其交代了包括聘请律师为自己辩护在内的法定权利。回国之后的赖昌星最终会受到怎样的处罚,这也成为公众最关心的问题。
>>多媒体
远华案纪录
>>观点
据目前的情况所知,赖昌星身负两项罪名——行贿罪和走私普通物品罪,他肯定会因此被追究刑事责任。 无论是行贿罪还是走私普通物品罪,这两项罪名的最高刑都是无期徒刑,因此赖昌星是不可能被判处死刑的,至多就是无期徒刑。
赖昌星被成功引渡回国肯定有积极影响,但要说可以复制这个方式来解决今后的引渡事件,并不恰当。赖昌星案仅是个案,而个案最重要的还是要依证据量刑。对于解决引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的,还是双边引渡条约,而非个案。
入世十年
>>事件
十年前的2001年12月11号,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多哈WTO部长会议上的一锤定音,从此改变了中国。入世十年是中国高速发展的十年。十年来,中国从入世初期的世界第九大经济体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贸易国。 十年间有得有失,但中国融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从未停滞。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成员,站在十年这个节点,中国该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WTO的原则,是延续还是改变?是遵守还是抗争?
>>多媒体
中美经贸 入世十年新格局
>>观点
十年来,全球经贸格局在改变,但世贸精神没有变。市场经济是规则经济。这十年,中国履行承诺,按世贸规则办事,大大推动了自身的市场化进程。WTO很大程度改变了中国。它开放了中国的市场观念,让平等竞争(的观念)深入人心,对整个中国走向市场化有深刻意义。
我们当初有些低估了我们企业的应对能力,其实中国人很善于学习,很善于适应新的情况、新的挑战,也许我们创新能力没那么强,但是我们学习能力非常的强,在竞争当中能够取胜的能力还是很强的,所以这对于我们今后进一步改革开放也树立了信心。
神八对接
>>事件
2011年9月2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11月1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11月3日1时43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轨道实现自动对接。11月14日19时左右,“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分离后成功实现第二次交会对接。17日19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于内蒙古四王子旗成功着陆。
>>多媒体
神八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全程回放
>>观点
掌握载人航天,有三大关键技术第一是保证人上天,安全返回;二是航天员在空间站出舱活动;三是交会对接。这三个技术掌握以后,才能说我们真正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全部技术。
交会对接的成功,从大的方面来说突破了两个技术难题,一是交会对接技术,二是组合体控制技术。这为未来空间站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卡扎菲政府倒台
>>事件
卡扎菲作为前利比亚最高领导人,曾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卡扎菲统治利比亚长达42年,凭借丰富的石油资源,在其统治期间利比亚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在一些人的眼里,卡扎菲是“民族英雄”、“革命领袖”,领导这个大约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而在另一些人的眼里,他是“独裁者”,家族垄断国家经济,支持恐怖主义行动,血腥镇压本国人民。当靠政变和民意登上政治舞台的卡扎菲忘记了自己“一切权力归人民”的许诺,他终将被人民所抛弃。
>>多媒体
解密卡扎菲最后的日子
>>观点
利比亚不大可能会出现亲卡扎菲力量迅速大规模的报复行动,但卡扎菲是在他的老家苏尔特被击毙的,留下仇恨不可避免。卡扎菲的支持者基本都是些世俗的力量,现在利比亚安全局势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宗教极端势力,今后面临的是过渡政府内部、世俗力量和宗教力量的较量。
从现在的情况看,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都很难逃出这个变局的冲击,那么,卡扎菲只是继突尼斯本阿里和埃及穆巴拉克之后的又一个被冲垮的政权。很难想象,没有这场阿拉伯大变局,在利比亚会发生这样一场倒卡扎菲的运动,也很难想象西方国家会从军事上干预利比亚。
本·拉登被击毙
>>事件
北京时间5月2日上午,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电视讲话,确认9·11袭击事件幕后首脑、基地组织头目奥萨马·本·拉登被美军击毙于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阿伯塔巴德。随后美国动用航母将拉登葬于北阿拉伯海。从2001年纽约9·11事件起,拉登成为美国联邦调查局头号通缉犯。这一刻,美国人已经等了近10年。然而,一个“符号”被消除,远非为国际反恐划上句号。“后拉登时代”的全球反恐将面临新的挑战。
>>多媒体
杀死拉登之后
>>观点
这个不是斩首行动,就是铲除本·拉登。美国知道,本·拉登十年来被围剿,实际上他对基地组织起到具体的指挥作用、领导作用都非常有限。但是本·拉登是一个象征,对基地组织的成员是有鼓舞作用的,如果不抓住本·拉登,对美国甚至整个美国民族的士气都是有影响的。
对美国人来说,这是一个令人舒畅的日子,十年前策划并制造了“9.11”悲剧的主谋本·拉登终于在这一天被正式宣布死亡。因为他,美国人不仅失去了数千同胞,不仅遭受了巨大经济损失,不仅改变了外交航道,而且还失落了曾经引以为荣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