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自贸区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叶静由于目前自贸区最重要和实际的改变在于企业注册资金取消底限、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工商登记改为“先照后证”等方面,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用政策,这也是自贸区吸引“抢注者”的一个主要原因。

    自贸区一些工商管理和投资制度的改革推行之后,企业在注册登记、经营项目过程中所要面对的行政流程大为缩减,而且,许多手续都可以在网上完成,尤其是有外资参与设立的企业,已经开始享有与内资企业几乎相同的国民待遇。

    不过,让人比较意外的是,尽管自贸区的改革主要是面向外商投资企业或境外投资,但在管委会进行咨询的,主要还是民营企业居多,几乎看不到外商的身影。【全文】

外企的顾虑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叶静宇 于湘南 相比于本土企业对上海自贸区的追捧,外资企业的态度显得格外“冷”。
    事实上,上海自贸区最具开放意义的一些改革,比如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准入前国民待遇,其直接受益者正是外资企业。
    从自贸区挂牌成立前后,外资企业始终处于观望状态。此前,多家外商机构表示,在自贸区方案尚未出台之时,难以评估其现实意义。
而在自贸区有关方案出台之 后,中国欧盟商会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负面清单的规模过于庞大,缺乏透明度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尽管理解中国的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但自贸区尚 处于起步阶段,能否在外资企业中产生“化学反应”,可能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准确评估。
    作为投资体制改革的主要举措,2013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即“负面清单”于9月29日自贸区挂牌当天,由上海市政府公布。
    这份清单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1069个小类,共列出190条管理措施,也就是说,在190个小类上,外商投资将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约占17.8%。【全文】
前海受压 广东欲争自贸区红利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杨兴云 上海自贸区挂牌之后。深圳市民纷纷质疑前海开发“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到现在仍然是一片蛮荒之地。对此,前海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锦侠表示,上述误会在于上海自贸区所包括的范围基本上都是建成区,而前海15平方公里面积中,有6平方公里需要以填海的方式获得,而填海的过程要遵循地质沉降的规律。前海开发定案两年来,一直在进行填海工作。
    此外,在上海自贸区设立的影响之下,广东也加快申请自贸区的步伐。深圳一位银行高层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记者透露,广东自贸区的方案已上报国家相关部门审批,自贸区范畴拟包括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和广州白云空港。但政府相关官员对于此说法不予置评。【全文】

自贸区前世今生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叶静宇 从上海最东南伸入东海一角的洋山港,沿着海岸线北上约40公里,到达浦东国际机场,继续往北约30公里,直至长江入海口接近与黄浦江交汇之处的外高桥,70多公里的海岸线,串起了当今上海乃至中国最重要的一个区域——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这个试验区由四个在地理上互不相连的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组成,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占上海全市面积的1/266。此前,这个区域整体的名称为“上海综合保税区”。

    9月2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商务部部长高虎城等中央部委和上海市级的主要官员,在位于基隆路9号的综保区管委会见证了 上海自贸区的正式挂牌成立。10月10日,经上海市政府公示,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将兼任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领衔自贸区未来两至三年的改革试 验。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今后两至三年,自贸区的总体目标之一是形成促进投资和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为中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这意味着,自贸区的各项改革,可能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