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插队村庄的村民眼里,他嗜书如命;在燕园同学的眼里,他“思想开放、行为稳妥”;在共事过的官员眼里,他懂经济、善于抓住问题核心;在外媒眼里, 他是“破解复杂难题的高手”——李克强,这位57岁的经济学博士,在3月15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总理——新中国的第七位总理。

        对于李克强个人和中国来说,这都将是一个新的起点。新总理李克强接棒于这样一个时刻——曾经高歌猛进的经济已经放慢步伐,中国潜力依旧,但亟须转变 增长方式,保持增长的可持续性,并平衡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未来数年里,新一届政府将直面并着手解决这些难题。

       本报报道组重返了这位新总理曾经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通过对其老乡、老同学、老同事的采访,梳理其从政与执政的轨迹,以期循迹新一届政府的大 致蓝图:他将以怎样的作风和方式执政?他将着力解决哪些问题?对于这位新任国务院总理,我们可以怀有怎样的期待?每一个五年,对于中国及她的人民来说,都 是黄金般珍贵的光阴,中国曾经错失过机遇,耽搁过岁月,不容许再走错方向。
      “城镇化”将是可能的突破口。“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思路,在李克强主政河南时即已显现。相信未来数年,李克强会把城镇化视为扩大 内需的最大潜力,极大推动这一进程。以保障房建设为代表的民生工程,也将是李克强政府着力的重点。李克强主政辽宁时的棚户区改造就是保障房的雏形。彼时的 李已经意识到,发展辽宁不仅需要振兴经济,还要社会协调发展。新一届政府,亦将遵循这一思路,一手抓经济,一手促民生。

       当下的中国,又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李克强力主的城镇化与民生工程能否顺利推进,中国能否成功转型并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是关键。

       相信新总理对此已有清醒的历史自觉。在去年11月21日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还是副总理的李克强提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他强调,不要片面追求GDP,将来的发展可能会经历一个中速增长期,很难长久保持两位数,但是只要保持住7%的增长,到2020年实现小康就完全有可能。而实 现这一目标靠什么?还是要靠改革。改革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十分巨大。

       时代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改革,但是,如何改?李克强进一步阐述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需要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要按十八大报 告中所讲的那样: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经济领域要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社会领域要更好地利用社会的力量,包括社会组织的力量,把应该由 市场和社会发挥作用的交给市场和社会。无疑,这是改革的一个方向。

       李克强直言改革目前已进入攻坚区、深水区。下一步的改革,更多是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调整利益预期。这既需要政治勇气和胆识,还需要智慧和系统的知识。谈到具体改革步骤,李克强强调,“改革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

       去年12月,新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也释放了积极的信号。他首次出巡去了深圳,那是1992年邓公南巡之地。相信未来数年,在新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中国和中国人民将在改革的道路上寻回共识,破冰前行。

1974年-1978年 安徽凤阳
    村民老丁回忆起那个“书呆子”时,总会发出感叹:“这个城里的孩子跟我们农村的就是不一样。”

    老丁是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东陵村的村民。1974年3月,在毛泽东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下,年仅19岁的李克强与其他同学在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中,乘坐大客车向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进发,开始了四年多的知青生活。

    78岁的路家友,是当年凤阳县大庙区大庙乡东陵村的生产队长,就是他把李克强和其他知青领到村里。

    路家友向本报回忆说,公社提前已把名单分好,各生产队长根据单子招呼分到自己村的知青,点名确认后,社员帮助知青拿箱子铺盖行李,知青跟在社员后面回大队。当时东陵分到了两个知青,一个是李克强,一个是陈平。【详细】

1978年-1998年 北京大学、团中央
    1978年初,北京大学法律系77级83名学生,陆陆续续地从全国各地来到了美丽的燕园。在入学后的一次全班大会上,上海来的何勤华一边听系领导讲话,一边翻看着同学的花名册。突然,他对跟在他学号后面的37号同学产生了兴趣。

    此时,何勤华身边的一位同学也在翻看着花名册。“哪个是李克强?”何勤华问这位同学。“我就是,你是何勤华吧?”身边的这位同学回答道。这两位同样出生在1955年,有着同样农村工作经历的同学就这样认识了。

    来北京大学之前,李克强是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大庙大队的党支部书记,还是安徽省的“学习毛泽东思想”先进个人。而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校长的何勤华,在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已是上海郊区农村的乡团委书记。【详细】

1998年-2004年 河南省
    3月9日上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人大河南代表团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时说,“我在河南长期工作过,对河南深有情感。”在听到河南作家二月河说每次在电视上看到克强总理都感到格外亲切时,李克强回应说,“我也是‘家里人’呀!”

    河南是李克强到地方工作的第一站,也是他积累地方治理经验的主要阶段,从1998年夏天赴任到2004年调任辽宁,李克强先后任河南省省长、省委书记。

    主政河南的7年,李克强完成了从一个学者型官员到地方实干大员的转型。在河南期间,不仅成功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河南的冲击、遏制了艾滋病在河南蔓延等众多挑战,更将这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带上了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回顾其在河南的施政方略,或可为探寻其主政中国的路径提供借鉴。【详细】

2008-2013年 国务院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这是2012年11月21日,李克强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的观点。12月19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调研座谈会上,李克强再次强调“改革红利”。此时,2013年中央工作经济会议结束不到三天。

    过去5年,李克强操刀中国经济的思路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2007年,52岁的李克强,在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上,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身份登上了中国的最高政治舞台。几个月后的2008年,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李克强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年轻的副总理。
    李克强面临的考验并不小。甫一上任,就遭遇汶川大地震、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和国际金融危机等。【详细】

李克强简历

    李克强,男,汉族,1955年7月生,安徽定远人,1974年3月参加工作,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法律系和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学士、经济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

    1974-1976年 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知青

    1976-1978年 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8-1982年 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校学生会负责人

    1982-1983年 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共青团中央常委

    1983-1983年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兼全国学联秘书长

    1983-1985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1985-1993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全国青联副主席 (1991年9月-1991年11月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1993-1998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

    1988-1994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

    1998-1999年 河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兼任黄河防汛总指挥部总指挥

    1999-2002年 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兼任黄河防汛总指挥部总指挥

    2002-2003年 河南省委书记、省长,兼任黄河防汛总指挥部总指挥

    2003-2004年 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4-2005年 辽宁省委书记

    2005-2007年 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7-2008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

    2008-2013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党组副书记,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2013-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十七届、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资料来源: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