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兴来到经济观察报主办的美好生活创造者的论坛活动。每日优鲜的创立是在14年底,正式是在15年开始去做相关的尝试。2015年-2025年,十年间80、90、00后从生力军变为主力军,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的演变,和上一代人,是有着本质的差异。第一个是从到店→到家的转变,最早的时候,消费者可能去家乐福,去沃尔玛沃尔玛,每天都到那儿转一转;现在随着交付手段跟消费者贴得越来越近,在手机上就可以进行消费送货到家。第二是计划性→即时性,随着供给侧变化,以前经济短缺的时候,有的吃就不错了,每天吃什么都要提前计划,现在东西琳琅满目,需求随时可以被满足,就变成了即时性的消费。第三个是从海量→精选,这个随着我们商品的极大的丰富和变化,我们希望能够随着我们现代的新一代的消费者逐步的进场,大家可能在北京这种地方买房买车实现自由很困难,但是便利店的自由,菜市场的自由,对于绝大多数我们工薪阶层来讲,也都已经是可以实现的一个现实的状况,所以这是我们对于消费者的需求方式的变化的一个思考。更重要的是技术的进步,例如AI、大数据、云计算,所带来的更精准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交付手段。
什么样的零售的方式,能够去更好的满足新一代的消费者的这些需求的变化,在这个过程,我们反过头来想,零售这件事情很有意思,过去每一个时代,每一代消费者,他都带来了一个物种的迭代的变化和演变。
世界范围内在零售演变上发生过什么,在二战以后,美国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大量的中产阶级从城市搬到周边的一些别墅里头,形成了中产阶级的社区,这个时候买东西就不方便,于是就有了商圈级零售,把超市开到了离聚集的社区比较近一点的地方,大家开个车买个东西,买个一周够我吃穿用的东西。沃尔玛跟很多百货的业态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他要解决怎么样能够把货,把上万种的SKO配到商超的门店,怎么把物流,把供应链做好,我们看到沃尔马建立了自己的车队,打了自己的卫星,更好调动供应链的管理,这是当年我们看的新的物种的出现。
再到后来,例如身边都可以看到的711、劳森,这种日系便利店,它们的出现是伴随着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的变化,七十年代是日本的经济也是腾飞和起步的黄金时代,劳动力不够,很多女性也进入到了劳动力市场,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在家里头给自己的老公,给孩子去准备我们日剧里头看到的很精美的便当。生活节奏的加快,就给吃这件事情和即时性和便利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于是像711社区级的便利店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这种成品和半成品的食材,在日韩的便利店里头,是看得特别多,而且这个在我们中国的一二线城市的便利店,也是大量的在相关的出现。
另外从线上,包括在过去国外的像亚马逊,国内类似于京东,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线上的全品类的,或者是以某些品类为先机切入到全品类的供应的一些大的中心化的电商的出现。我们借着对于消费者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对于新一代的消费者的到店到到家,计划到即时的演变,来创造出新物种,每日优鲜。通过冷链的体系,把水果,把蔬菜,把肉蛋,把急需的日用百货给送到家里。建筑级的零售,类似以前可能没有人能够想到,不出写字楼,不出办公室,还能够在吃和用上得到满足。我们是实现了全品类的精选,做到了社区级的冷链物流。随着我们电商产业的发展,我们过去的物流,从产地到销地,这个环节做得已经是非常不错了,比如东海打个鱼,我们送到北京的市场,这个其实过去已经满足,但是从销地到消费者,这一端以前其实是没有人做的,更多是满足标品,我们物流行业叫干仓和标品配置上,在冷链配送体系上,目前只有我们在做,以及刚才提到的,我们现在跟腾讯联合在开发的一些进场的无人智能货柜。
社交电商,也是基于对整个零售的需求,如何能够更好满足这些新物种的出现的一些思考,像我们的这些自己的选品,产地的合作,以及基于社交关系的裂变,和会员制的相关的营销,其实刚才在核心给大家所提到的,就是我们在产品端,我们做到的全品类的精选,在供给端,我们做到即时交付,营销端,我们基于对于大家的需求的思考,来去进行的从社交化的营销,以及相关会员制的整个的营销,这是每日优鲜在做的相关的事情,我们核心的理念,就是All ni新物种,All ni年轻人,All in大数据,让我们实现对于新一代消费者的满足,实现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创造,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