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檀:消费券好于政府消费,藏富于民好于消费券
发放消费券的效果要好于积极财政政策。从根本上说,要拉动民间消费,最好的途径是建立市场公平规则。
在经济下行之时,发放消费券不再是经济学者的异想天开,而成为真实的提振消费、进而提振经济的举措。
投石问路已经开始,成都市民政局面向全市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及城乡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消费券,人均100元,共计3791万元,持有者可以凭此券到指定商店购买日用消费品。成都市向特定困难人群发放消费券的行为,被认为是拉动内需的真实之举。如果4万亿元人民币的积极财政政策不能马上见效,市场预测各地消费券拉动消费之举可能很快出台。
消费券的本意是拉动民间消费,而积极财政政策是政府消费,进行基础建设扩张,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拉动投资,未免失之偏颇。现在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积极财政政策的项目集中于基建,可以拉动的行业不多,集中在水泥、钢铁、有色金属等领域;可以拉动的企业不多,主要是目前产值失速下滑的央企等大型国企;可以带动的就业人数不多,我国绝大部分新增就业人口集中于民企。
如果政府大量发行消费券,由民间自主消费,可以全面拉升企业产能,而不会给央企吃偏食。消费券的另一重要功能是给出明确的市场信号,大部分消费者购买的是什么产品,市场缺乏什么一目了然,企业可以据此制订生产计划,可以损有余而补不足,不至于出现由政府拍脑袋扶持,产生下一轮严重产能过剩的后果。须知,资源错配是我国经济结构的命门。
当然,消费券并非万灵仙丹,以往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发放消费券也只产生了短期效果,而没有让当地经济进入良性循环。消费券不可能改变经济结构,日本到现在还是高储蓄低保障,对于大企业的倾斜政策迄今未变。并且,消费券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透支消费。
如果政府财政有大量盈余,且预期财税收入大幅增长,发放消费券就是让富于民;如果政府财政拮据,像现在各地政府收入捉襟见肘,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消化产能不得不发放消费券,其本质就是透支未来财富,让地税的纳税者埋单;如果仍然不够,那么只能靠发债或者印钞解决问题,其本质是稀释全体国民的财富,损害未来的消费能力。
相比政府完全主导的积极财政政策,发放消费券与减税是一大进步。不过,要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结构失衡与民间消费不足的长远问题,更好的办法是建立公平的致富环境,实现与市场机制相配套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从1960年开始实行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奠定日本经济强国基础,也是日本在数次金融风暴的沉重打击下没有彻底趴下的根本原因。
公平的致富环境,首要条件是政府减少与民争利、与企争利式的税收模式,其次是中国经济摆脱对于低效率大企业的依赖,两者缺一不可。如果税收调整到企业与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速均衡,则可以起到刺激生产与消费的效果。在此次积极财政政策中,税收政策的重要性略次于赤字政策,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如果我国经济依赖于低效企业,动不动需要给巨无霸们低价资源,给巨无霸们输血注资,将使政府财政收入大量失血,即便政府想改变目前的分配税收模式,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消费券可以救急,在寻租空间无法衡量的前提下,让民众消费总比让政府消费好,而正确的税收激励、市场化机制与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则可以使中国立于经济强国之列,不被欧美的消费能力所左右。
(文章来源:08年12月26日 叶檀的博客)

- · 财政部官员:今年全年将结构性减税5000多亿 | 2009-07-22
- · 马光远:加税主义动摇经济根基 | 2009-07-02
- · 减税富民是启动内需之本 | 2009-06-19
- · 物流协会上书三部委 呼吁大规模减税 | 2009-05-22
- · 和王志浩聊天:再减税 再降息 | 200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