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红漫:国有银行当打破“不死鸟”传奇 | 10-26
- 国有商业银行对国家信用的滥用,导致其在经营中风险意识淡漠、行政色彩较重,由此滋生的“道德风险”有悖社会资金运用的合理化。
- 五岳散人:印度小贩的幸福生活 | 10-25
- 在国外的一些国家体系当中,最高法院充了当价值观最后守护者。那里确实没有我们城市这些年的光鲜,甚至可以说很糟糕,但他们的人民未必觉得更为不幸福。
- 梅新育:乳业“陷害门”祸起何处? | 10-25
- 但凡能历久弥新的制造业名牌企业,无不以生产管理和技术研发的进步为基础。不幸的是,我国不少企业虽然看到了品牌的商业价值,但他们塑造知名品牌的方式却不是依靠改进生产管理和技术...
- 肖国元:加息路漫漫股市来日长 | 10-25
- 加息的目的非常明确——控制通胀,但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只有因加息等调控措施招致企业成本大幅上升、经济再次陷入收缩而政府开始出台利好政策时,股市才会完成通胀型上涨而掉头向...
- 朱大鸣:利益挡道,小产权房难转正 | 10-22
- 在诸多对冲商品房上涨的工具中,小产权房是其中一道洪水猛兽,对于商品房市场冲击很大,特别是对于土地财政依赖症很严的地方政府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
- 叶檀:中国房地产企业面临大洗牌 | 10-22
- 指望政府放松房地产政策,重回2008-2009年的调整周期,让房地产大悲大喜是不现实的。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的重要一环,房地产调控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汇率升值与房地...
- 秋风:乳业无“君子” | 10-21
- 乳品行业如此丑闻迭出,大约证明了“乳业无君子”的事实。起码,这个行业中的大企业,却没有做君子的道德勇气,没有尽到自己对行业的公共责任,也因此导致这个行业的堕落。
- 邓聿文:“限购令”不是好的政策选择 | 10-20
- “限购”这样的行政手段,应该慎用、不用,原因主要在于,“限购”关乎市场主体的自由交易权利问题,如果市场中的很多交易主体都被政府以某种原因剥夺了交易资格,这个市场就难以谈得...
- 易宪容:以铁腕手段严打房地产投机行为 | 10-20
- 住房的需求又分为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而决定投资需求的是投资者对住房价格上涨的预期。如果这种住房投资是无限制的,再加上信贷获得便利、信贷成本低及杠杆率高,那么这种住房需求就...
- 党国英:整治“强拆”,中国会更美好 | 10-19
- 说“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在特指的意义上还是有点道理的。这里应该特指“新房子多的中国”。但这个“新”中国究竟是好还是赖,却值得讨论。
- 徐贲:稀土开发与国家自控力 | 10-19
- 许多人认为,一个国家只要“地大物博”就能强国富民。其实,任何国家再地大物博,如果没有良好的自控力,没有公正、理性、顾及子孙后代的发展计划,就算有丰富的物产,也不可能真正造...
- 刘彦伟:烧掉外汇? | 10-19
- 外汇储备从何而来?先是出口企业卖给外国人商品换来美元,然后出口企业到央行把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央行的人民币一部分是借的储户存款,另一部分是和印钞机借的,凭空印出来这些钱,使...
- 陶短房:投资移民门槛的全球性大调价 | 10-18
-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地区的投资移民政策调整是声称针对中国的,但受其影响最大的显然是中国内地投资移民群体。 如果内地房地产价格难以调控,投资移民就难以根本被抑制,“涨价—— ...
- 叶檀:日本,离“沉没”有多远 | 10-18
- 信用货币时代,就意味着货币信用全失,所有的国家在经济下行期都发狂地降息、发钞刺激经济。但日本的例子告诉我们,在一个创新力匮乏、内需挖掘殆尽的市场,财政刺激政策就是无效赤字...
- 张鸣:小民对“紧急征用”的担忧 | 10-15
- 人们有理由怀疑,一旦紧急征用法规出台,那么地方政府就可以借口“突发事件”,甚至生造“突发事件”,随意征用百姓的一切,而且拿走容易要回来难,而小民必将陷入呼告无门的尴尬境地
- 华生:法治观念下,没有“灰色收入”这一说 | 10-15
- 隐形收入不是灰色收入,而是违法收入。它或者本身来源或收入形式是不合法的,如贪污受贿,或者它本来是合法的,但为了偷逃税收,采取了隐形形式,因而成为不合法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