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聿文:的央企早就该还利于民 | 11-05
- 国企尤其是央企享受了国家太多的各种资源。现在企业的战略布局已定,发展势头稳健,有能力也有义务来更好地回报国家。因此,下一步应该恢复向整个国企征收红利,并提高征收的水平,做...
- 王建:为了增长,通胀该被容忍 | 11-03
- 在通胀已具有刚性的时代,只要通胀没有妨害到增长就应该被容忍,因为对于民生来说,增长是更为重要的结果,没有财富的增长,通胀率为零也没有任何意义。
- 党国英:实现城乡平等须向农民敞开城门 | 11-01
-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其核心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等问题。农民收入水平为什么低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什么滞后于城市?只有将这些问题搞...
- 王一江:“大福利”时代的终结 | 11-01
- 希腊、英国和法国等福利国家近况警示:建立社会福利体系不是简单地多花钱。社会福利没有不行,少了不行,过了也不行。
- 易宪容:增加国民收入需从制度入手 | 11-01
- 现实生活中有消费能力的人消费欲望欠缺,而有消费欲望的人却消费力不足。这些问题的根源多是制度性的,要增加国民收入水平得从重大制度改变入手。
- 许小年:宜黄与秦始皇的逻辑 | 11-01
- 宜黄强拆事件体现的不是公权与私利的对抗,而是挟公权的私利与草芥私利的博弈,力量对比的悬殊,早就决定了博弈的胜负
- 梅新育:区域发展失衡和产业转移 | 10-29
- “十二五”规划已经吸引了国内众多关注,而在人们期望“十二五”期间解决或者明显缓解的重大问题中,区域发展失衡无疑名列其中。
- 卢周来:“世界第二”意味着什么 | 10-29
- 中国经济的“世界第二”背后至少有两大忧患:一是经济增长成果没有被很好共享。经济总量越大,贫富差距也越大;二是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十分严重。在某种程度上,“世界第二”是以过度...
- 熊丙奇:大学不能成为政府利益共同体 | 10-29
-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之一是,大学必须回归办学属性,剥离所有非办学功能,这就需要重新界定政府部门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建立明确学...
- 周天勇:资源改革是二次改革的主线 | 10-29
- 中国大多数资源和环境性产品的价格存在着过低扭曲,这是中国高资源和环境消耗的机制性原因,一个有利于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对一种有利于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的建立是必需的。
- 笑蜀:法治文明照大家 | 10-28
- 只有当强者也跟弱者一样迫切地感到法治文明的重要,法治文明跟他们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时候,才可能形成对于法治文明的全民共识,社会资源才有希望真正朝着有利于法治文明的方向去配...
- 鲁宁:此时涨价,火上浇“油” | 10-27
- 在社会对物价已十分敏感,百姓承受力已相当脆弱,监管和调控又缺乏有效手段的情形下,发改委突然上调成品油价,不管出于何种主观动机,其客观社会效果无异于在为已经呈现的通胀加“油...
- 张明:房价未来半年内下跌几成定局 | 10-27
- 当房价调控已经上升到一个政治性任务后,房价在未来半年内下跌几成定局。而一旦房价显著下跌后,随着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风险的上升,宏观调控措施将会放松,房价可能再度回升
- 张鸣:李刚门与抄袭门的微妙互动 | 10-27
- 网上也好,网下也罢,人们要的是真相。但是,真相恰恰总是为当事人有意无意弄得混沌不清。
- 华生:缩小贫富差距没有无痛药方 | 10-26
- 过去关于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偏低的说法其实是收入分配领域一个重大的误区。劳动者报酬占比并不像目前已经形成的共识那样是偏低的,反而是比较高的,至少在发展中国家甚至“金砖四...
- 马光远:提高通胀警戒线是在向居民征税 | 10-26
- 在不调整CPI权重的情况下,却去调整公认的通胀警戒线,实属板子打错了屁股;其次,通胀事实上是一种税收,提高通胀警戒线意味着,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速度而让居民承担更多的发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