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6-19
魏加宁
订阅

魏加宁:要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

“关注经济脊梁 启动就业引擎——中小企业成长与就业新思维论坛”6月1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共同研讨中小企业成长与开辟新就业渠道发展趋势、为中国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言献策”为宗旨。论坛由《中国产经新闻》报社主办,参加本次论坛的演讲嘉宾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私)营经济协会会长保育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员腾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家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江涌和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教授周天勇

各位与会嘉宾纷纷就中小企业成长与就业新思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的副部长魏加宁指今年银行贷款增加很快,但结构不合理,在金融体系内循环和政府融资的比例过大,中小企业得到的扶持和他们的贡献极不相称,应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包括国家级的政策性银行,以及各个省自己的政策性银行。此外,大力发展与中小企业门当户对的中小型民营银行,以及鼓励设立小额信贷公司、加快推进创业板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

以下为魏加宁先生在会上的发言整理:

魏家宁: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产经新闻提供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来和大家就宏观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观察一下今年以来的银行贷款的特点。特别之一是增长速度快,今年以来,一至五月,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5.84亿元,接近全年的放贷目标,五月份,同比增长30.6%,增长速度非常快。第二个特点就是结构不合理,银行贷款速度增长如此之快,但是中小企业还嗷嗷待哺,说明资金的流向也有一定的问题,银行资金的流向都向哪里去了,我们在沿海地区做了一些调研,了解了一下情况,各地区的情况也不完全一样,各家银行的数字也不完全一样,但是大概的轮廓还是能够看出来的。首先是有大约30%左右的资金是投放到金融市场,有20%是流向股市和房地产,一半左右的资金实际上是在金融体系里面自我循环。另外一半资金里面大概有80%,也就是说占整体40%左右的资金流向了各级政府的建设项目上,这系一个结构的问题。第三个特点,风险在各种,贷款的集中度越高,系统的风险也就越高,贷款向哪里集中,风险也就向哪里集中,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的捆绑。这是第一部分,我们观察今年以来的银行贷款的特点。
第二部分,我们来看一下银行贷款的特点,速度快,结构不合理的特点可能带来的后果。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容易形成新的泡沫,什么是金融泡沫,我认为就是金融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自我膨胀,而不为实体经济服务。目前快速增长的资金大量是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很容易推高股市价格和房地产价值,容易形成新的资产泡沫,这是一个后果。还有一个后果大家都知道,中小企业得不到应有的扶持,得不到贷款,据一些业内人士说,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实际上是统计出来的,中小企业实际上并没有得到那么多的贷款,原因之一是现在我们各家银行所谓中小企业统计口径很不一致,因此有的银行说你需要多少我们可以算出多少来,这是一个问题。目前我国中企业的个数比重超过90%,GDP的贡献超过60%,中小企业提供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和超过80%的农民工的就业机会。

但是中小企业所得到的贷款据一些业内人士说最多不超过10%,这是一个很不对称的现象,中小企业的贷款和他的贡献极其不相称。第三个结果是政府项目融资过多,快速增长的银行贷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流向了各级政府的项目上,过去的情况,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开发银行首先从事给地方政府项目的贷款,当时的情况是开发银行自己一家去做,其他的商业银行采取的态度是观而骂之,一边看一边批评开发银行。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去年十一月之后,实施了积极的刺激政策以来,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涌入这一市场,导致了政府项目的贷款从贷方市场变成了借方市场,也就是借款人起一定的主导作用的市场,也就是说过去是政府求银行,现在的情况是银行求政府,因为大家都去贷款,银行产生了一种竞争。

过去是开发银行一家,所以还可以和地方政府讨价还价,要求地方政府提供相关的资料,提供相关的信息,比如说产业政策状况等等,提出各种要求。现在由于是多家商业银行竞争性房贷,而且这种竞争性房贷的局面在过去也出现过,记得八十年代中期,1984年的时候,各家商业银行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出现过这种各家商业银行竞相房贷的情况,当时的房贷主要是给企业房贷,由于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存款向上交,贷款向上要的体制,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贷款又是以上一年的贷款实际发生额作为下一期的基数,所以八十年代就产生了竞争放贷的局面。现在又出现了这种局面,结果使得地方政府,银行爱贷不贷,你不贷别的银行还等着呢,导致商业银行不得不降低要求,也不敢去要信息了,从而导致财政的风险隐藏起来,隐含了金融风险的积累,这是第三个竞争结果。

第四个结果,现在宏观调控从理论上讲经济过热的时候,应该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经济过冷的时候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理论上讲这是对的,实践中当经济过热的时候我们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时候,首先受损的是中小企业或者是民营企业,而当经济过冷的时候,速度过低的时候,我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首先受益的是大型企业,是国有企业。这样的话,随着我们宏观调控,企业就会出现分化,按照这种方式调控下去,要不了几轮,我们就会走回头路,一方面大企业国有企业会越来越壮大,另外一方面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会越来越受到压力,所以我们认为这种宏观调控的结果是令人担心的,在宏观调控方面需要做一些反思,要想出一些办法来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第一个方法就是要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刚才我前面讲了有相当一部分资金现在实际上是在金融市场里面自我循环,自我膨胀,这种局面必须得到改变。这样的话要做几个事情,一个是要整顿票据市场的秩序,防止票据在银行间自我交易,无效的自我交易,这个需要注意防止,这是一个事情。统一和规范债券市场,企业债券的市场上人为被分割为三块,公司债由证监会审批,分割成了三块,应该打破部门的分割,建立统一的企业债市场。还要加强信贷资金的监管,对于信贷资金流向股市和房地产的市场,有关银行都要密切关注资金的流向,这就是要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第二,要引导资金流向中小企业。关于这一点,今天这个话题主要是中小企业,我多说几句。这里面一个是应当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呼吁这个事情,发达国家你可以看到它没有为大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恰恰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许多国家都有,发达国家的美国我们在研究债券的时候,甚至地方政府到金融市场去筹资,因为政府的信誉比较好,筹资成本比较低,赚过来的钱转借给中小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国外大量有相当一部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的金融机构。

而我们中国大家都知道,三家政策性银行没有一家是对中小企业服务的,所以这方面我们一直在呼吁,一定要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由于中小企业比较分散,中国国家国土比较辽阔,这种情况甚至我们认为不是一家国家级的政策性银行就能解决的,很可能是分散的,甚至各个省都应该建立自己的政策性银行,这是我们多年来一直主张的事情,不知道为什么政府一直持否定的态度。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担保公司应该积极的建立,这种平台是最薄弱的,吸引的资金是最少的,我们认为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公司,引导银行的资金流向中小企业。

应当大力发展与中小企业门当户对的中小型民营银行,一个是降低中小银行的设立门槛,允许成立中小型的民营银行。放宽中小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数量限制。另外是鼓励设立小额信贷公司,这是一个方面,发展与小企业门当户对的中型民营银行。

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竞争,这些年我们原有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都合并组成了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都变成商业化了。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又出现了空白,根据国外的经验,合作金融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是很有市场的,日本的合作金融机构,而且我们去年到一些沿海地区调研,我去年陪着保会长去沿海地区调研的时候,也发现有一些沿海地区的民营企业已经开始建立这种互保的体制,互为担保,或者类似于合作经营组织的组织,实际上建立这种组织。所以我们认为这方面的需求实际上还是存在的,因此应当努力发展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这是一个事情。

早日推出创业板,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退出的通道,我去年就讲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前几年在主板市场泡沫很大的情况下我们一直没有推出创业板,我们认为当时是推出创业板很好的时机,2006,2007年的时候,可以分流一些资金,减轻主板市场的泡沫,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事情拖到今天,所以我们认为这个也是应当加快步伐,应当加快这方面的建设,这个事情不能再拖了,这是关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也值得注意,要加强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防范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捆绑,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最近我们在一些地方做调研,我们认为现在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向了各级政府的融资平台,一方面有助于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有助于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这是好的一个方面。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也应当注意到目前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建设还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容易导致地方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捆绑,从而加大发生财政金融危机的风险,这是一个方面。

大量的资金流向了政府项目上,也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所以我们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当适度但是不能过度,过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它们就会导致信贷市场形成借方市场,不利于金融风险的防范。加快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建设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加以引导规范,重点应当放在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信息的透明度方面,放在防范系统性风险方面。也应当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国有企业的内部风险,要从多个角度来解决目前的银行资金流向不合理的问题。我的演讲就说到这里,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视频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