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网首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启蒙期。作为思想解放运动的必然结果,新启蒙运动应运而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文化立场和价值取向上高度统一,形成了共同的启蒙阵营。但是在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围绕着中国现代性和改革的重大核心问题,这一阵营开始分化、瓦解,公共空间被重新割据,一个统一的思想界已经不复存在。相当一部分人完全告别了启蒙,放弃了知识分子的公共关怀,热衷于做一个专业型的知识分子,“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出”。也有一些人对启蒙有了一种新的理解,开始了艰难的自我反思。这一分化与嬗变,实际上是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痛苦转型的又一写照。但八十年代是依然活着的年代。它已经成为历史,但又强烈影响和制约着新世纪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发展。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这是一种断裂还是一种连续?在新启蒙运动混沌的表象下,它的内在理路是什么?八十年代的思想命题仅仅是怀旧或者批判的对象吗?值此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我们专访那些深刻影响了八十年代并被八十年代深刻影响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个人历史背后呈现八十年代的宏阔图景,试图把中国思想文化这一段富有活力的历史保存下来,并放在更大的时间跨度中予以考察、分析。

现在,让我们首先从今天回顾八十年代,也从八十年代审视今天。我们采访的人士,都曾活跃在八十年代思想文化界而今天仍有较大影响,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忆述、阐释和反思,为中国未来的改革与开放寻找仍旧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超稳定系统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对社会进行强控制,不允许制度改革和新社会组织的成长;但腐败又是不能抗拒的,其结果是王朝被腐败瓦解,大动乱不可避免。
[简历]金观涛,1947年生于浙江,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讲座教授、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的问题不在于贫富差距。任何时候都有贫富差距。也不在于贫富悬殊,而在于各个阶层当中是不是有流动性。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是能够把被统治阶级当中的优秀人物不断提升到上层人物的,而在上层的人物,通过自由竞争的方式,它也可以落到底层去。
[简历]张贤亮,著名作家,生于南京。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现任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董事长。主要作品有《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
 
我一直不同意牟宗三的思想。我们为什么非得按照西方的模式来考虑我们自己的思想,我们能不能对世界文化有我们自己的特殊贡献呢?我觉得“天人合一”就是一个特殊贡献。
[简历]汤一介,1927年生,湖北黄梅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八十年代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影响巨大。主要著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等。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与林春合写的《要大力发扬民主,大大加强法制》等文章大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恐怕是投合中国文化的“气势”和辞章之美。而在美国受了六年严格的社会科学训练的我,当时有个强烈的感觉:只有气势,没有经验材料做基础的东西在中国实在是太多了。简直可以说,除了这种东西,什么都没有。
[简历]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现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今中国最著名的性社会学家之一。主要著作有《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女性权力的崛起》等。
 
实际上教育和经济一样,管得越少搞得越好,统得越死越没活力。中国现需要一场真正的教育体制变革,而不是小敲小打的改良。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体制改革呢?就是要放弃“大一统”教育领导体制,转变教育职能,实行大教育小政府,赋予大学真正独立自主的权力,实行教育家治校,发扬大学自由民主的精神。
[简历]刘道玉,字叔嘉。金属有机化学家,当代中国最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之一。1933年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曾任武汉大学校长。率先实行了一系列教学与管理制度。主要著作有《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爱的学校》等。
 
我谈不上思想家,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启蒙者之一。其实至少有几十个、几百个启蒙者,大家都在做不同的工作,我可能影响大一点,比较受年轻人欢迎。我为什么会从一个科学家变成启蒙者呢?是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使然。当然,科学同道可能对我不以为然,我毕竟是一个学者出身的人,却被人家老科学家认为不务正业,离经叛道,还是很痛苦的。但是我相信我最终的人生选择,历史将证明这样是更加有价值的。
[简历]温元凯,经济学家,金融投资专家。1946年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77年向邓小平提出恢复高考和留学制度。1984年,专著《中国的大趋势》出版,对当时的改革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主要著作另有《改革的曙光》、《闯荡华尔街》等。
 
八十年代确实有“一切推倒重来,重估一切价值”之势,之所以有这种问题,就是思想简单化。接受新中国教育的这一代人其实都是黑白两分法,很简单化,而且这一代人学术根基很浅,对经典和传统文化很多基本东西都不熟悉。整个社会在文化断裂以后没有积累,非常贫乏,又适逢开放,在这种情况下,有那种激烈的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那里面有一些好的东西,那种很有生气、比较质朴的精神,我觉得在任何时代、任何文化里,都是有价值的...
[简历]梁治平,著名法学家。1959年生,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近年主持“宪政译丛”等丛书。主要著作有:《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书斋与社会之间》等。
 
社会台前活动的知识分子都是开“药方”的人,都是积极的功能性社会活动的参与者,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提供“是什么”的人,越来越被忽略,甚至被打击、被批判,这就是今天怀念八十年代那种道德主义时代的人对知识活动的一种误解。这种误解也是我们民族理性对知识活动规律认识不足的一个表现。因此我想也不能过度地怀念八十年代,功和罪都在其中。
[简历]麦田枢,作家,学者。八十年代曾为《中国青年报》著名记者,是当时报告文学代表性作家之一。九十年代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和农民史问题研究。主要作品有《天荒》、《天国猜想》等。近年担纲策划《大国崛起》。
 
  [更多...]
关于1980
十年,历史底色
1989 1989年1月下旬,得知《对话》入选“中国现代艺术展”,肖鲁从所在单位上海油画雕塑院回杭州安排托运作品之事,在杭州“方舟酒吧”偶遇唐宋,之前她与唐宋并不熟识,他们在酒吧聊了起来,谈到各自的作品。肖鲁告诉他自己有朝《对话》开枪的想法。唐宋觉得这想法不错,“你敢不敢到中国美术馆去打两枪?”
1988 1988年元旦前,山西青年作家赵瑜揣着一部报告文学手稿来到北京。那是中国报告文学的黄金年代,“问题报告文学”成为主流,刘宾雁、苏晓康名噪一时。偏居晋东南上党地区文联的赵瑜,此前写过《中国的要害》、《但悲不见九州同》等多部长篇报告文学,时称“晋军猛将异峰突起”。
1987 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开业。时隔多年,时任肯德基远东区总裁的美籍华人王大东清楚地记得,当时天气很冷,飘着雪花,由于等待人群太多,不得不求助公安人员来维持秩序。门口排队的人绕了一圈,排队近一个小时才能买到一块原味鸡,可是人们都兴致盎然。
1986 按1986年的统计:当时,全国涌现出了2000多家诗社和百十倍于此的自谓诗人。至1986年7月,全国已出的非正式油印诗集达905种,不定期的打印诗刊70种,非正式发行的铅印诗刊和诗报22种……每一本民间诗歌报刊的背后,都是一群热血不眠的青年。他们与国家出版之间的隔阂,使人感到火山喷发前岩浆苦闷而巨大的力量。
1985 这一年,也是广东、福建两省试办经济特区五周年。当时广东省的主要领导习仲勋、杨尚昆等,大胆、果敢、务实,为大批干部卸下了历次政治运动的包袱,他们提出的全省财政包干等特殊措施,使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了一大步。
1984 1984年,中国改革最耀眼的光环应归于蛇口,在这一年里,“特区”蛇口与袁庚的声望同时到达了巅峰。1月26日上午,邓小平在广东省和深圳市领导人陪同下,来到蛇口。在了解过蛇口码头的建设和通航状况之后,邓小平高兴地说,你们搞了个港口,很好!这是邓小平视察蛇口、深圳的第一句赞扬。
1983 “华夏”1983年4月15日宣告成立。所有人都在匆匆忙忙向前赶,政府的批准文件还没下来,它便按捺不住,提前诞生了,也不再偷偷摸摸。众人大张旗鼓热闹一番,庆祝长夜过去,曙光升起,新的事业行将开张。“多好的春天!中国最大的科学金字塔开始破裂了。”
1982 1982年“一号文件”最关键的一句话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
1981 1981年12月3日,陕西显像管厂正式投产,才结束了中国不能配套生产彩电的历史。而电视台播放美剧《加里森敢死队》,在即将播完时片子被禁掉了。
1980 那本是一个振奋的年代。刘少奇在含冤死去十一年后得到了平反,全国下半旗致哀;最高人民法院开始审判林彪集团和江青集团。华国锋辞去职务,“两个凡是”的时代终结。
Copyright (c) 2000 - 2008 EE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经济观察网网络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