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概念的由来
李平 康怡
15:05
2010-05-18
订阅

伴随着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严峻后果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低碳经济”成了当下流行的新概念。

它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这个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有着未雨绸缪的认识,按目前的消费模式,2014年之后英国80%的能源需要依靠进口。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撰写了关于气候变化经济学的 《斯特恩报告》,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

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同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厘岛召开,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这对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次年的金融危机谁也不曾预料。这场危机反而催生了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以低碳经济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新增长点和动力。

2009年年底在瑞典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这是为了兑现两年前巴厘岛的承诺,在此之前三轮谈判的预热让“低碳经济”再次成为瞩目的话题。

而在中国政府层面首次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是2006年底,当时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原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第一部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APEC会议上胡锦涛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国务院强调要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以期在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在拉动经济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有2100亿元人民币用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在去年(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召开之前,我国制定了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而正在制定中的“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将进一步提高减排量,并把减排污染物从原来的两项指标扩展到多项。

中国部分城市低碳实践:

金融危机中处于冲击前沿的广东在考虑经济转型的同时开始了对低碳经济的探索。广东省政府、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及英国驻穗总领事馆2009年5月合作启动了 “广东省发展低碳经济路线图及促进政策研究”项目,深圳被列为试点城市。

保定和上海在建设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联合推动之下,成为首批试水低碳化发展的城市。在位于崇明岛的东滩,上海正在建设世界上第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其设计的宗旨是在经济条件可行的限度内接近 “碳中性”。在保定,新能源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拉动力最强的支撑产业,其势头让这座二线城市重归人们视线。目前保定拥有中国唯一的全产业链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企业以及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企业。

继保定和上海之后,东北重工业城市吉林今年8月成为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第一个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城市。随后不久,长沙亦表示有计划在“长株潭”开展低碳经济城市试点和低碳社区试点。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