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9-13
谢良兵
订阅

中国“科威特”再转型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谢良兵

  沿着204省道和延包铁路,从陕西省榆林市城区一路向北,到锦界镇、神木县,继续往店塔镇、孙家岔镇走,到大柳塔镇,跨过乌兰木伦河到内蒙古自治区的上湾镇,最后到鄂尔多斯市,这条近600里长的沿线被称为中国的“能源走廊”。

这一地区就是古称的 “河套地区”。目前在这一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各类能源化工项目星罗棋布。尤其是它的煤炭储量,几乎占据了全国的40%。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每一个脚印都可能踩着一个超级大煤矿。

在这里有这样一种说法:以榆林市城区为界,“越往北越富,越往南越穷”,而这正是从榆林到鄂尔多斯这条“能源走廊”的真实写照——这里已经成为中国财富流动最快的一条经济走廊,也是近年来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能源走廊。

作为目前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人们习惯将榆林当作中国“能源走廊”的起点,因此被称为中国的“科威特”。

大漠煤城

几年前,榆林周围还是一片沙漠,榆林的治沙经验曾经成为美谈。有人说其实整个榆林都是建在沙漠之上。第一次到榆林的人第一感受这是一座沙丘之上的城市,2008年才启用的榆林西沙机场就坐落在沙漠之中。

沙漠覆盖之下,就是丰富的矿产资源。在榆林这片4.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下面,有54%的面积含煤,预测储量占中国储量的五分之一,陕西省的94%,位居世界七大煤田之首的神木县大柳塔镇,每平方米土地下面就有约20吨的煤。

对于榆林人来说,煤早就不是什么陌生的东西。在当地人的记忆当中,几十年前,随便在岩石上掏个洞,就能挖到煤。人们甚至常常在屋边地头发现露出地面的黑色煤块,并拿它烧火做饭。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榆林地底下的煤炭资源之丰富,才真正被人们认识到。1984年,新华社报道称《陕北有煤海,质优易开采》,这一消息将这块土地之下的巨大宝藏公之于众。

那个时候,煤炭依然处于供给过剩的状态,而且在上世纪90年代末之前,开采煤矿都还不是一个有利可图的生意,一吨煤最低的时候甚至卖到过5元钱。这就意味着,当时的需求量并不足以制造像今天这般的煤炭财富神话。

因此,发现大煤田的消息出来之后,抢先进入的依然是那些国企们。1986年,中国最大的煤炭公司——华能精煤公司 (即现在的神华集团)在大柳塔镇建立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煤矿矿井。

而此时,后来成为陕北首富,当地人称“高刀子”的高乃则,还在辛苦地卖着豆腐。1988年,为了将煤炭运输出去,延安到神木的铁路开始修建。高乃则开始转型,不再卖豆腐,而是将卖豆腐的钱购置了铲土机,到铁路工地上揽活。

那几年,铁路工地的活并不轻松,但正是这段经历让他看到了陕北煤炭大开发的前景。高乃则于是疯狂地购进煤矿——1995年,他买进府谷二矿;1997年,购进了府榆煤矿;1998年,他正式成立兴茂侏罗纪公司继续购矿……

高乃则的付出很快得到了回报。2002年前后,中国的煤炭行业迎来巨大转机,煤炭价格急剧攀升,到2003年,每吨原煤价格约为200-300元,最高时甚至超过400元。

煤炭行业井喷之际,正是高乃则坐拥财富的时候。现拥有13座煤矿的高乃则,个人身价暴涨到近50亿,这位只读过两年小学,今年48岁的陕北汉子成为了陕北首富。

暴富之后

事实上,改革开放之后,榆林经历了三次创富浪潮——上世纪80年代初的羊绒贸易热;上世纪90年代在定边、靖边的石油开采热;以及近五年来的煤炭行业井喷。这次的创富浪潮,不仅诞生了一批像高乃则这样靠煤炭发家的企业家,当地政府也从中获利。

数据显示,自2002年起,榆林市连续7年GDP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增速为陕西省第一。到2008年,榆林全市生产总值达到了1008.26亿元,这一数据是2005年320亿元的3.2倍,财政收入则达到221亿元,是2005年23.8亿元的9.2倍。

2000年的时候,榆林还是一个贫困到发不出工资的城市,七八年之后,它却一跃而成为GDP居陕西省第二名的城市,直逼省城西安。这种“暴富”似乎让当地政府和先富起来了的民众都还没来得及适应有钱的日子。

榆林城区看起来还是一个大农村,但在榆林经济开发区,已经可以看到一个现代化城市的雏形,这里就如同一个大工地,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当然,除了一些南迁过来的政府部门和新开业的酒店,一到晚上这里基本还是一座“睡城”。

在榆林经济开发区,商品房的均价已经达到每平方米4000多元,据说已经直逼西安的房价,即便是稍微郊区一些的楼盘,房价也是每平方米2000多元以上。暴富之后的煤老板们,投资的首选就是土地和房产物业。

越来越多的榆林老百姓也开始加入到“炒煤”的行列,在这里,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也是煤炭,更多农村或县城的人来到榆林打工,而服务业成为榆林的新兴产业。来此打工的人都知道,这里的煤老板出手是阔绰的。

目前市区人口仅40多万的榆林市酒店并不少,尤其在榆林经济开发区,冠以“国际”名称的酒店一个挨着一个。这些新建的酒店,房费平均在300元/天,堪比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价格。不过却经常房满,“生意火得不行。”天佑大酒店的一位员工说。

另一组数据却让人担忧。榆林市的GDP已经在陕西省排名第二,但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2元,这些数据在全国范围仍属于中低水平。“富财政,穷百姓”的情况依然存在。

而且,榆林市共辖1区11县,各县之间的发展水平也相差甚远。榆林的财富主要集中在神木、府谷等 “北六县”,以2008年的数据为例,“南六县”经济总量相加约为72亿元,仅占榆林市GDP的7.78%,财政收入更是只占榆林市的2%。

产业结构也不合理。在榆林的GDP中,煤炭及上下游行业,贡献了全市产值的65%以上。而作为榆林市长期以来的传统优势产业,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业在全市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却仅为5%。

能源新都

早在1998年,榆林就被确定为国家级的能源化工基地。2003年,第一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上,提出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三个转化”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

但直到这几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才渐显雏形——“两区六园”格局基本形成。亚洲最大的煤电一体化项目、中国最大的煤制甲醇生产线等均在榆林境内。美国陶氏、英美安格鲁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14家国内上市公司以及几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入驻榆林。

榆林市副市长姜国璋说,榆林的煤炭工业一直都是以煤炭输出为主。这种简单产品的输出方式,并没有将煤炭产品的全部价值发挥出来,属于较低层次的竞争。而现在的榆林希望超越过去的 “卖煤经济”,不再是简单的煤炭输出者。

事实上,榆林除了煤炭,还有天然气、石油和岩盐等矿产资源。目前这片土地上已探明的各类能源矿产资源共达8类48种,这些矿产资源占据全国能源总量的45%,其潜在价值超过43万亿元人民币。榆林为此获得了一个雅号:中国的科威特。

未来的榆林希望能成为一个能源新都——积极发展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构建火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并举的大型电源基地;坚持“三个转化”,形成煤液化、煤气化、煤焦化三足鼎立的煤化工格局。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已被列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榆林的规划当中,到2018年将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打造成中国第一大煤炭化工基地、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国内重要的盐化基地,建设4亿吨煤炭当量的“中国第一产能大市”。

目前来榆林投资的依然是国企居多,并且能源化工行业占绝对主导。“很多非能源行业的企业,比如建筑企业,都是冲着资源来的,问我们如果他们来投资的话,可不可以给他们配一个煤矿。”榆林市招商局局长王丽华说。

而据中共榆林市委书记李金柱透露,未来10年,神华集团要在榆林投2800亿,华电要投1400亿,华能投720亿,中能集团投1100亿,陕西省几大集团要投3500亿,仅仅央企,锁定榆林的投资已经不少于8000亿。

几年前,在榆林和鄂尔多斯两市,曾有这样的传言:说是建议把延安、榆林、鄂尔多斯以及山西保德县合并,组建一个“能源省”或者“能源特区”。这种传言的背后折射的当然是行政区划对煤炭资源的配置和整合困境。

当然,抛开这些传言,无论如何,从单一的“大漠煤城”到多元的“能源新都”,榆林都再次站在了起点之上。

(感谢《创业家》杂志社对此次采访的帮助)

 

 

民企没有必要非抢煤矿不可

——专访中共榆林市委书记李金柱

经济观察报:榆林市的经济总量在陕西省位居前列,但居民的人均收入依然很低,而且据我们所知,目前榆林市下属的县中有10个县仍是国家级贫困县,如何解决“富财政穷百姓”的困境?

李金柱:城乡之间差距很大,南北区域差距很大。更重要的是,干部队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跟不上。过去榆林很多人都是放羊、种田,我这里有三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80%的劳动力来自农村;80%的劳动力没有经过上岗技能培训;80%的劳动力是初中文化。

我们的GDP有三个掩盖:财政快速增长掩盖了民生进步;经济的快速增长掩盖了管理粗放的问题;资源的腹地开发掩盖了市场的发育滞后。为此,我们才提出,打造富强榆林,让全民富裕,科教榆林,创新转型,富民强市,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贫困县的帽子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我们也确实存在着城乡居民收入发展不同步的问题。或者说,城乡居民的收入没有跟上我们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或说经济增长的速度。但我们的城乡居民收入也一直在快速增长,原来我们的增速在全省排第八,现在都是第一。

财政富了,群众也要富。今年上半年榆林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继续较大幅度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7001.4元,同比增加1467.4元,增速达到26.5%,增幅居全省第一;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人均达到2397元,同比增加521元,增长27.8%,增幅居全省第一。

经济观察报: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富民措施?

李金柱:具体的解决方式主要有:第一,工业反哺农业。2007年我们做了六大民生工程,现在是八大了;第二,是富南工程,双百帮富工程。我们的南六县一直以来经济发展落后,我们现在让北六县带动南部的发展,比如在榆林开出租车的司机大多是南六县的。

城镇化建设也是富民的一个方面。榆林中心城市建设将按照“两带三区九片”的带状组团。榆林全市将实行“133599”城镇体系规划,即一个城市,并拟争取横山、米脂、佳县3个县改县设区,并支持神木、靖边、绥德3个县城发展副中心城市,加快其他5个县和99个建制镇的建设。

到2012年,我们要使榆林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农民纯收入达到6600元。未来十年,我们还将投入1.5万亿元,构筑能源、农业、城镇、生态、科教等“十大体系”,让榆林在更高水平上跨越式发展。

经济观察报: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对煤炭开采企业的资质提高了门槛,山西省开始了煤炭行业的整合,榆林市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李金柱:说到民营企业,我们一直坚持一个理念:“工业强市,民营经济富民”。大型国企的税收确实挺好,但民企不发展,老百姓就富裕不起来,单靠税收和财政,解决不了老百姓的生活问题。

第一,要在现有煤炭生产力布局上,扶优汰劣,做大做强,不管是民营,还是国有,还是股份制的,都要做大做强;二是在资源重新配置当中,整合民间资本力量,形成一定的煤炭生产规模,都要达到30万吨以上,而新配置资源则严格按国家要求,由国有企业相对控股;第三,在更广阔的领域推进民企发展,例如化工产业、循环经济方面,市场很大,对民企也没有禁止,民企可以大显身手,没有必要非抢煤矿不可。

经济观察报:没必要非抢煤矿不可,是否意味着榆林的民营企业面临着转型?或者说整个榆林的经济和产业发展都在面临着转型?

李金柱:榆林这几年是跨越式、超常规发展。上半年金融危机对能源经济冲击那么厉害,我们仍然是10.1%的增速,而且逐月向好,实现全年18%的增长目标很有希望。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有忧患意识,要考虑到科学、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榆林的问题,首先是经济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差。今年抗击金融危机时,我就有这个体会,煤化工产业链一旦破坏,地方经济就受到很大影响。我们怎么办?

我们要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双转型。经济转型就是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改变粗放的增长方式。加快资源深度转化,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打造能化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羊、枣、薯等农业特色产业,打造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社会转型内容更多,包括观念、体制和生活方式都要转变,文化、科技、教育也要上新台阶、新层次。榆林正在营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政策环境;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着力打造“书香榆林”,努力提高全民素质。

作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对其核心产业既引以为豪,又对产业结构单一深感困惑。榆林想成为南方一些成熟型产业实行产业转移的目的地。目前,榆林已将产业承接确定为招商工作重点之一,欲将产业承接化为盘活榆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股新力量。

经济观察报:前些日子在榆林签订了一个《榆林宣言》,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李金柱:这是我们扩大经济文化往来,加强区域合作的一个方式,榆林市、延安、山西吕梁、甘肃庆阳四市共同打造黄河中上游经济文化圈。加强各城市间文艺精品创作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挖掘黄土文化、大漠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产业项目的合作。

现在的榆林市,已经将发展目标定位为“能源新都、国家名城、大漠绿洲、宜居城市”——将榆林打造成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城市、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域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沙漠绿洲宜居城市。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