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3-02
谢良兵
订阅

“和真正地方债是两码事”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谢良兵

经济观察报:这次发债的性质是什么?与1998年发行的国债转贷有什么不同?与国外的地方发行债券有什么区别?

刘尚希:其实这次发行的债券并非实质意义上的地方债,尽管在名称上也许会有某某省政府债券,但有其名而无其实,和真正的地方债是两码事。因为发债的主体依然不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还没有能力自主发行。发多少、怎么用等这些都需要中央政府来规定。

不过,与1998年发行的国债转贷相比,最大的进步就是这次将纳入地方的财政预算,加强了监督,增加了透明度,强化了地方偿还的责任。

真正的地方债是在地方政府的主动操作下,所谓“一级政府,一级债权”。这次发债在程序上类似于转贷,都是由地方政府上报,中央政府再平衡,打分、分配,至于使用方向也由中央政府规定,就跟专项转移支付一样,有明确的用途,不过转移支付是不用归还的,这次发债是需要偿还的。

经济观察报:这次发债的目的是什么?2000亿元是多还是少?因为30多个省再加上16个计划单列市,平均下来,每个地方也就40多亿元的配额而已。

刘尚希:目的主要是用于中央项目的地方配套,缓解地方资金不足的境况。2000亿元相比1.8万亿的转移支付而言,是不多,但是比起以前来说,也不少了。钱不够花是永远存在的。

经济观察报:地方政府还不了怎么办?1998年国债转贷的时候,就出现过地方政府还不了,而最后由中央兜底的情况。

刘尚希:还不了款,中央还是有很多办法的,比如扣转移支付的款项。当然,这种扣款也是有底线的,囿于我们的行政体制,地方政府不能破产,所以不能扣到地方政府不能运转。也就是说,这种约束其实还是不够硬,碰到财政真正困难的地区,由中央兜底也不是没有可能,这种情况还是会存在的。

经济观察报:这次发债会不会导致地区间的差异因此而被放大?毕竟有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刘尚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其偿还能力也不同,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地区间的差异变大。但这种效果现在还不好说,因为每个地区的配额到底是多少,目前还没出来。其实发债应该主要是提供给一些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窄的地方政府,在东部沿海地区,如果一些省(区、市)融资渠道比较宽,完全也可以不申请地方政府债券。但是现在,每个地区都是有钱先申请着,用了再说。

经济观察报:你觉得应该放开地方发债吗?

刘尚希: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地方债。地方政府债券一般有两大类,一般责任债券,即所谓的公债,是以税收权与税收收入为担保;市政收益债券则主要依靠收益项目的现金流和收益作为担保,来支付债务本息。

我的意见是,在地方政府发债的条件具备时,市政收益债券的发行可以放开。而对于发行地方公债,其实质是允许地方搞赤字财政,那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允许的,我国的法律也不允许。除非地方自治,否则难以发地方公债。

再者,如果允许地方实行赤字政策,很可能导致地方政府盲目发债,强化政府配置资源的能力,进而提高政府配置资源的份额,挤压市场的资源配置空间。因此,在目前信用评级制度和监管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授权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在未理清思路和搭建相应的体制框架之前,不要轻言放开地方政府债券。

经济观察报:也就是说一旦放开地方发债,风险会很大?

刘尚希:放开其实很容易,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和地方老百姓对于发债都有很高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体制安排,地方政府发债的欲望恐怕没有止境,在本届政府发债下一届政府偿还,或者下级政府发债上级政府偿还的情况下,无论是什么债,发行者都不会有避险的动机。

中央和地方其实是委托代理关系。地方县乡财政的困境是因为委托代理的链条过长造成的。作为代理人,地方政府不会考虑风险;假如放开地方政府发债,会让地方政府缺乏防火墙。不仅扩大了风险,潜在的危机还在于使未来的政府财政承受巨大压力,下一代百姓寅吃卯粮。

按照这个逻辑,地方政府是否需要为项目融资借债、借债的目的是否是追求“政绩工程”,将直接涉及政府的职能如何定位问题。在中国现行行政体制下,也许地方政府从一开始就没考虑如何来偿还,类似的教训很多。即使是发行市政收益债券,也不能保证有些地方政府不会把融来的资金用于盖办公大楼。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