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美国大选2 > 相关

民主党内战终局   

  
作者:焦建
发布日期:2008-10-30

浓重的妆饰背后,你终于可以看得见希拉里一贯强势底下的衰老。虽然最终地点仍未确定,明天,希拉里将正式宣布自己退出竞选。这场历时近一年的民主党“漫漫选战”,终于走到了尽头

幸与不幸

也许可以这样来形容希拉里和奥巴马的不同:她是出于为了投票结果,他是出于本能;她一直强调自己的华盛顿经验及优势,他一直把自己当作一个局外人和新希望的代表;她希望速战速决,他则希望打持久战。

但他们之间的相同也同样可观:都被自己的竞选团队所拖累——奥巴马是他的前任精神导师而希拉里是自己的丈夫。他们在理念上的差距也少的可怜——除了伊战和医疗体制之外。而其实他们之间最大的问题就是:究竟希拉里的九十年代政治风格占上风,还是奥巴马的“新政治”更有优势?现在看来,奥巴马赢了。

更重要的一点相同是——他是黑人,她是女人——无论是谁获胜,都将象征美国的改变。在一种“认同的政治”的局面下,他们都可以以自己天生的身份去获得选票,去打破历史的藩篱。

但最不幸的是,这样的改变同时发生了。也许他们不同时间参加竞选,或者他们属于不同的政党,结果都将要好很多。“出现任何一个都是幸运,两个同时出现,你只能叫它不幸。”

而希拉里看来也并不能够以自己的性别差距解释自己的失败了。说的更精确点的话,她的性别甚至帮助了她。

根据CBS的调查,百分之八十八的选民同意这样的陈述“我很高兴见到一个女性作为严肃的总统竞争者”。而在1984年,当Geraldine Ferraro女士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女性身份参加副总统竞选的时候,同样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百分之六十二的选民认为这样的局面是让人觉得高兴的。

奥巴马的优势

也许这一次,又是新媒介的参与竞选影响了美国总统大选。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当电视第一次大规模的应用于直播总统竞选辩论的时候,肯尼迪在电视中的形象和尼克松的惨不忍睹形成了鲜明对比。几次电视辩论下来,本来不占优势的年轻人肯尼迪成了竞选的最大黑马。

但这一次,虽然奥巴马的确学会了在互联网上吸引人气,奥巴马也的确使用了facebook、youtube提高他在年轻人中的人气以帮助竞选,但事情显然远没这么简单。

奥巴马的获胜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他想改变目前竞选局面的结果。主要原因是,他所传达出来的要进行改变的信号,正好契合了民主党内及那些独立派别中希望改变当下华盛顿局势的人的情绪。

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奥巴马从来都不厌其烦的和党内最基层的草根党员们保持紧密联系。这和希拉里不同只关注大州,早在2006年,奥巴马就在国内广泛的四处为竞选游说了。他基本上对每个被其他候选人忽略的小州都定期亲自赶往游说。也许这一次,希拉里本不该将这些小州给忽略掉。

他的确真正的开发了互联网在竞选中的作用。Facebook上和奥巴马有关的关系网也的确符合奥巴马的年轻人身份。

在宾州竞选前,不知道有多少受奥巴马影响的年轻人突击登记投票。以至于民主党不得不规定,从登记参加民主党到有权投票,中间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沉默期。目的就是避免这次过分热情的孩子们。

真正的战役

但问题是,无论是谁,都无法只依靠自身的单一优势最终获胜。

获得了足够的的票数,奥巴马最终当选民主党候选人。他的确打败了曾经在民主党内一时风头无两的希拉里,不仅如此,这件事情的另外一个效果是展示出奥巴马的确可以在实际中达成变革,而不仅仅是在口头上。但民主党内的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一切还远未结束。

希拉里的确已经出局,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号召妇女与蓝领阶级投票者的能力就可以小觑。这便是奥巴马和他自称是变革代言人的下一个挑战。

于是希拉里的支持者们变为了奥巴马是否能够打败麦凯恩的关键。而本周六希拉里的表示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更远的问题是,她将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奥巴马?而她的支持者们将在这样的局面之下,继续支持她的决定么?

在这样一个已经因为种族、性别、阶级问题吵得天翻地覆的党内,奥巴马真的能够给希拉里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并将民主党再重新组织在一起吗?

而假如他能够真的用自己的理念将民主党重新团结在一起的话,接下来考验他的,将是整个国家。你很难想象,经历过这么多的风风雨雨之后,整个美国大选,其实才只是掀开了第一页。

这场原本“黑人、老人、女人”三者之间的战争,如今已经只剩两位主角。而真正的大选战役,也将在今后几个月内,正式打响。

相关文章
more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