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都是“特务”(2)
林俐
11:41
2010-07-06
订阅
 1  |  2 

我在中国境内旅游时,是一个低调的外国人,毕竟长得一副中国人面孔,口操还算标准的普通话,虽然有时带点广东的腔调,对于中国的风土人情也还算比较了解,只要我不说,没人会怀疑我是“老外”。

但是每当出现需要出示证件的情况下,我就露馅了,这包括在需要投宿住店时。如果严格按照规章办事,只有带星级的酒店宾馆有权利接待外国游客,但我是低成本出行,只挑招待所或青年旅舍等住宿。虽然有时店主会有点为难,要求我出示更多的证件支持,比如包括我在北京的暂时居留证,但在一番询问后,基本上都会让我入住,也没有要求更高的房价或“封口费”。

之前就有中国友人提醒我,要低调,别老是把马来西亚人挂在嘴上,说老家在广东就好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有时候内外待遇有别。但我终觉得,诚实相待对于建立互信和深入交流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开始就说谎了,接下来还可能要编更多的谎言来圆谎。

尤其是在中国,有好些“标准问题”经常出现,一环扣一环地建立和辨识与陌生人交往的基础平台。来自哪里?年纪多大了?成家了吗?工作了吗?念什么专业的?哪一家大学毕业的?做什么工作?工资多少?有时候我都觉得这些问题和挑女婿没有多大区别了。

在某些地方,说来自国外,确实会带来区别待遇,我指的不是歧视,而是更多的“善待”。比如某一家青年旅舍的老板就曾对我说:“对于中国游客提出的种种要求,我基本上不会过于搭理,但是国际友人嘛,都会尽量配合和满足他们的要求,毕竟要注意我们的国家形象啊。”

在新疆境内,有的维吾尔族人,在听说我是外国人后,话就会变得比较多,聊得也比较开,不再问我觉得中国怎么样,而是问我觉得维族好吗?害怕一个人到新疆吗?

这样的问题倒是让我想起了数年前在巴基斯坦旅游时,经常被当地人问,你觉得巴基斯坦人都是恐怖分子吗?类似的问题都是在一个假设的前提下提出的——觉得外界人对自身的国家或民族存有偏见,进而有可能会更加刻意地想展示更美好的一面来争取好感。

不论是在旅途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不喜欢被歧视,但也不想因为是“国际友人”而被特别关照,我只是希望大家都以平常心交流,不卑不吭,坦坦荡荡。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