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有关电视偶像的青春记忆

发布日期:2009-10-26
作者:李晶

总有那么个人,他会改变你记忆的颜色,改变你对生活的感知、憧憬,甚至你面对命运的选择。他可能是你的导师、同桌、爱人甚或你的敌人,但他最有可能只是一个突然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人物。对于你和周围的人来说,他是完全陌生的,但正是因为这一点,使他的魅力得以在一瞬间爆发,征服你心灵深处最柔软的角落,成为你心目中的偶像。

陌生造就了浪漫,而浪漫则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或许,这就是电视文化最终要完成的使命——制造“娱乐偶像”和大众流行文化的潮流。

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说,“当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因为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介不可能传达同样的思想。随着印刷术影响的减退,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构成公共事务的领域都要改变其内容,并且用最适用于电视的表达方式去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没错,在任何一个新的电视偶像诞生的背后都蕴含着一种新的大众流行文化的趋势。

最初的科幻电视大西洋底来的人 

对于很多人来说,有关二十九年前的那个夏天的记忆或许有些模糊不清。但是,人们脑海中有关麦克·哈里斯的记忆却是无法忘怀的。一个从大西洋底来的小伙子戴着一副“蛤蟆镜”,出现在千万中国家庭的黑白屏幕上,这改变了许多人有关那个夏天的记忆。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签署了一揽子文化交流的项目。第二年,一部由中央电视台译制部引进的美国科幻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突然出现在每周四晚8时的电视屏幕上。这部连续剧在美国反响并不热烈,但在中国, 它影响了一代观众。全国掀起了一股麦克·哈里斯旋风,男主角麦克的太阳镜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所有时尚青年必备的装束。在那时,如果你路过一所学校门口,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群男孩,双腿并拢,双手紧贴双胯,上下扭动不停。那是麦克·哈里斯剧中招牌式的“海豚游姿”。

80年代的中国,刚刚进入黑白电视机的时代。在大城市的夜幕中,巷子深处,整条街的人都围在一台九寸黑白电视旁, 里圈是坐在小马扎上的孩子们,外圈是人头攒动的大人。当时,存在这个九寸魔幻方盒中的, 只有央视的两个频道,每晚只播到十点。《大西洋底来的人》每周播一集,对于许许多多人来说, 那一个小时简直就像过节一样令人兴奋。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说起《大西洋底来的人》能够引起奇特的感觉,那是对科幻、对未来、对青春年少时的广阔天地的无限憧憬。

一个神秘的元旦晚,海底巨浪把奇异的生物麦克·哈克斯送到岸上。海洋学家伊莉沙白·玛丽博士把他放回海洋,才使他得以复活。至于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自己不知道,电脑也只能猜测。麦克接受了一连串的试验,以测验他的速度、灵敏度和力量。虽然麦克获准返回海洋的世界,但他决定留下来帮助玛丽博士等人探索海洋,同时也学习有关人类的世界。这是一部“纯情”的科幻片, 男女主人公,彼此关心,经常相伴出生入死,但从头到尾竟然接吻都没有一次。麦克·哈里斯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要和他谈谈”。而他“谈”的对象,包括同事、路人、敌人、外星人、机器人、海洋生物……五花八门。沟通、理解、与人为善,既是麦克的性格,也是片子的主题。甚至,当有人要置他于死地时,只要能够逃生,他从不报复对方。

吸引中国观众的是,麦克的天真无邪。他什么都不知道。他的疑问包括:人为什么要流泪?为什么有隐私?怎么能够知道一个人在撒谎?钱是什么?电话机里为什么有声音?快餐店为什么要开许多家?

与麦克一样,当时围坐在电视机前的小观众们也同样天真无邪,他们正在用纯真的眼睛观察世界。

除了科幻系列剧之外,美国肥皂剧也开始在80年代热播。当时,上海电视台与专门拍摄电视剧的美国劳里玛影视公司签订了合同,每年固定引进3到4部美剧,系列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在该台首播之后,更成为经典之作。《成长的烦恼》给中国观众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美国家庭教育方式,也带来了“肥皂剧”的概念。他们可以跟孩子承认错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新颖而有趣的教育方式。

日式完美女人 

从“阿信”到“莉香” 

1984年开始,国外引进剧开始在国内大行其道。香港的《霍元甲》、日本的《血疑》、巴西的《女奴》、墨西哥的《诽谤》相继在内地播放,轰动一时。其中,以日剧最为盛行。

从《阿信》的励志传奇到《东京爱情故事》,日剧这股旋风的劲吹,日本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亚洲社会及其流行文化的格局。当时有媒体报道,百集大剧《阿信》在亚洲热播时,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妇女自醒运动,她们上街游行请愿,抗议对阿信的不公平待遇,也为自己要求合法权益,最后惊动当地政府出门协调。这部电视剧讲述了一个名叫阿信的弱小女子从7岁到80多岁坎坷而又辉煌的传奇经历,改编自日本著名企业八佰伴创始人故事,表现了女人不畏艰辛、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亚洲人。

正如阿信的儿子和田一夫对母亲的评价:“吃苦耐劳,诚心诚意,诚实努力,这是一切事业成功的源泉。” 就像其中一段歌词唱的那样:“没有月亮,我们可以看星光;失去星光,还有温暖的眼光……”时至今日,阿信几乎成为了女性白手起家创业的代名词。

同样,《排球女将》小鹿纯子也以其顽强拼搏的青春朝气,影响了无数中国年轻人的一生。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的热播,中国观众认识了那个勇敢的女孩“小鹿纯子”,她成为那一代年轻人心目中勇敢、坚强、不流泪精神的象征。《排球女将》根据著名漫画改编,讲述了一群女中学生为了参加莫斯科奥运会排球比赛而努力打拼的故事。女主角小鹿纯子活泼可爱、聪慧坚强,当年,中国女孩子们都争相梳起“小鹿纯子头”,养小兔子当宠物,痴迷排球运动,一群孩子跳起来大喊“晴空霹雳”、“流星赶月”。不过影响力最大的还是小鹿纯子和她的队友们顽强拼搏、刻苦训练的精神,成为无数年轻人心中的榜样。

另一部风靡国内的日剧是《血疑》,片中女主角幸子的病情牵动了无数中国观众的心, 《血疑》是一部以家庭伦理和血缘关系为题材的日本电视连续剧,从此“RH阴性AB型”这种医学上少见的血型被广大中国观众所熟知,完全是因为善良的幸子的悲惨遭遇。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这对金童玉女演绎了很多凄美的爱情故事。大岛茂成了“好父亲”的代名词。而山口百惠则成为了80年代中国流行文化潮流中最被追捧的明星。今天习惯了偶像满天下的人们很难想象,当年万千迷恋在一身的情形。一个清纯如水的少女得了白血病已然不幸,更何况她还有一个悲惨的身世。在80年代,这无疑赚取了中国人最多的眼泪。

如果说《阿信》帮助许多中国年轻人励志,那么《东京爱情故事》则改变了许多人的爱情观。这个日本富士电视台1991年推出的电视剧集,改自日本漫画家柴门文的同名漫画。在这部电视剧中,莉香的微笑征服了一代人的心,也影响了一代人的爱情观。

那时候,如果你走在上海的街头,随便询问一位中国的青年男子,想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恋人,十个中会有九个回答是“莉香”。在这个经典的爱情剧中,赤名莉香在追求爱情道路上绽放的灿烂纯净笑靥、自由奔放个性影响了众多的男女。这是让人心醉也让人心碎的一幕,莉香拥有最坚强甜美的笑容,也有一转身却泪眼婆娑的伤感,她说:“我从来都没有让时间静止下来,从来都没有这么想过,即使知道明天会有悲伤的事,我也高兴的期待着明天的来临。但是,想到要和完治说再见的时候,我就好害怕听到时钟在走的声音。” “不论别人怎么说,即使和全世界为敌,只要有爱就能克服。”也许,莉香的爱太过澎湃,平凡朴实的完治注定承载不了,也许就是那么多偶然和无奈让爱情注定擦肩而过。

这可能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在人头拥挤的东京街头,谁都难以为谁驻足,只是互道一声珍重。在90年代中国年轻人心中,莉香最后一幕刚毅坚强又绝美透顶的转身,华丽得让人心痛。而谁都知道,阿信与莉香的故事每天都在城市中上演。为了事业或者是爱情。

新潮韩流偶像 

流行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剧身上有着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和浪漫主义的伤感,那些绝美的情节透露出执着与坚韧多少有些让人心酸。不过就像中国当代小说在90年代走向了新写实主义一样,在20世纪末,长篇韩剧开始走入千家万户。和以往的潮流不同,韩剧迷集中了中国老、中、青三代“粉丝”,简单的情节、相似的剧情、繁琐的家长里短。和日剧相比,

韩剧的影响是铺天盖地的。

韩国电视连续剧《蓝色生死恋》和《冬季恋歌》的导演尹锡湖在介绍韩国电视剧的制作时曾说:“韩国电视剧是在流水线上完成的艺术作品,是有它自己独特的规律的。”韩剧大都以普通人的生活为描述对象,用细腻而朴素的手法再现韩国的精神风貌。电视剧所表现的生活状态,或者轻松幽默,或者焦虑伤感,都真实而亲切。

1993年,中央电视台引进第一部韩剧《嫉妒》开始,从此,韩剧风靡一时。《爱情是什么》、《蓝色生死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都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在2002年,中国国内电视台播放了67部韩国电视剧,播放次数达到了316次。韩国电视剧不只在中国大陆地区得到人们的关注,其在日本、菲律宾甚至俄罗斯及中东国家也受到广泛拥趸。 1997年,央视播出长篇韩国家庭喜剧《爱情是什么》;同年,凤凰卫视播出《星梦奇缘》、《天桥风云》等韩国偶像剧。而随着韩剧影响的深入,“韩流”袭来,从90年代末开始由韩国流行音乐、偶像剧、服饰打扮所聚集起来的韩国文化风潮席卷了中国绝大部分的都市时尚人群。集中体现在青少年对“酷”时尚的推崇上,在亚洲许多地方, 韩流已经成为“帅”的代名词。

“呜拉拉、呜拉拉……”这首《大长今》主题曲《希望》大街小巷的轰炸式播放和传唱,是中国“全民韩剧”的典型症状。正是从这一部电视剧开始,几乎各种年龄、各个阶层的人们开始沉迷于韩剧。

“大长今”在中国究竟有多红,有媒体报道称, 自《大长今》播出以来,当剧中人物为一缸大酱的味道闹得死去活来时,原本以精工细做、价格高昂著称的韩餐也在北城火爆了起来,有一位精明的老板已经见机行事地将自己经营的韩餐馆向工商注册,正式更名为“大长今餐厅”。

韩剧迷几乎都知道,韩剧将电影理论中类型片的概念发展到了极致,家庭伦理剧、青春偶像剧和古装历史剧是他们传统的三大类型片。每种类型的韩剧都有他们固定的戏剧元素,长期吸引着一批固定的受众。然而,还是有一个例外——《大长今》融合了这三种类型,也几乎将所有观众群一网打尽。

从表面上看,《大长今》似乎在中国一夜走红。但实际上,这次《大长今》刮起的是亚洲旋风。中国的“长今迷”深情地分析了热爱它的原因:从山珍海味的视网罗列中,察觉唇齿内溢的韩食淡香;从望闻问切的药诊针灸中,号出五脏六腑的异动阴阳;从蓝绿白红的高丽古装中,过往出暗战四起的宫闱惊变;从微笑眼泪的真情流露中,尝到人生起落的变化无常。

从2005年开始,在《大长今》热潮下,到韩国旅游的香港人较去年同期增两成。即使未能亲到韩国,在香港街头,很多韩国食品店大张旗鼓推出“长今餐”、服装店售卖该剧中不同角色的服装、洋娃娃等各种玩意儿。《大长今》不但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的娱乐和讨论话题,更令学习韩文化的风气蔓延至大学里,选修韩语的人数直线上升。有人笑称,一部《大长今》的全球播出,其实是韩国形象在进行一场世界巡演。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