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社会 >
养老之囧
2013-02-19 07:38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谢良兵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阎青春称,留守和空巢已经成为一个常态。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谢良兵 2月3日,在北京的燕子接到独自一人居住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的母亲的电话,老人因为高血压已经住院两天了。一个月前,老人出门滑了一跤,自己在家躺了三天被亲戚发现之后才打电话告诉燕子。“反正打电话给你们也没有用。”老人说。

老人的话让燕子伤心了好几天。但这却是事实。从北京到锡林浩特,开车需要六七个小时,飞机虽然只需一个小时,但一天只有两个航班,即便老人有事打电话过来,也难随叫随到。得知老人摔跤的第二天晚上,燕子才和同在北京的妹妹赶回了锡林浩特。

因为工作,在家呆了一天的姐妹俩很快又回到了北京。为了照料母亲,燕子给老人请了一个保姆。燕子还答应老人,今年春节两姐妹会带着家人一起回锡林浩特陪她过年。而65岁的燕子母亲也重新有了来北京和女儿同住的念头。

随着中国人口的流动,燕子家这样的情景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留守空巢成常态

根据1月4日发布的2012年北京老龄产业研究报告称,北京空巢老人比例已达到47.6%,其中,在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群体中,独居的比例占到了18.4%。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阎青春称,留守和空巢已经成为一个常态。

阎青春分析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的人口结构愈加明显,农村的留守老人和城市里的空巢老人比例在不断地增加。“2010年我国家庭平均人口3.1人。”他说。

一项八大城市的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比例平均达到56.1%。其中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锦绣园社区高达71%;辽宁沈阳市铁西区康宁社区达到73.18%。而全国范围,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城市空巢老人家庭由42%上升为54%,农村则由37.9%上升到45.6%。

阎青春称,如果比照英美等发达国家空巢老年人80%以上的比例现实,中国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持续上升。他认为,这种事实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为快速发展长期照料和专业护理的养老机构提出了迫切要求。

阎青春担心,一个长期未被关注的是失能老人的照料问题。根据调查测算,2010年中国城乡完全失能日常生活需要全护理和照料的老年人比例为6.4%,数量已经增加到1084.3万。而预计到2015年,完全失能老人的数量将达到1240万人。

这种现实往往会造成不少的悲剧。阎青春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2005年1月5日,原冶金部副部长王汝林在自家卫生间里被人发现,“身边有大量血迹,已死亡多日”。警方认定是因为大出血未得到及时救护而死亡的。

这样死后无人知的悲剧同样发生在农村留守老人当中。过去在农村,儿子全部成家立业分家另过,老人就轮流到儿子家吃喝住。但十来年的城市化运动,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老人居家养老的传统模式受到很大冲击。留守老人还需要承担照看留守儿童的任务。

2011年9月27日,因几天来打家中电话都无人接听,在长沙打工的湖南娄底人肖开全匆忙赶回家,看到的却是梦魇般的一幕:1岁8个月大的女儿,一动不动地躺在奶奶的臂弯里,身上爬满了蛆虫,已去世多天的奶奶趴在卫生间门口,尸体开始腐烂。

这样的悲剧故事这几年时常出现在媒体报道当中。阎青春说,由于子女和老人的距离,老人更缺失的是,精神上无所依靠,没人关怀与照料,要独自地承担疾病与各种危险的代价。而随着农村的空心化,一些留守老人甚至还成了村庄的看护人。

城里的空巢老人也不轻松。燕子母亲一直有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每天需要自己注射胰岛素。但这些年还算能自己照顾自己,也坚持一个人独居在内蒙古。但这次的摔跤和住院,让老人重新评估独居的风险。“老人自己也有些害怕了。”燕子说。

中国式养老尴尬

早从1999年开始,中国就已经开始进入了老龄社会,当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到达10%以上。201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人,占总人口的13.7%,占全球老年人口的近24%,成为全球惟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

随着80后的结婚生子,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日益紧迫,他们的父母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大学毕业后在广东中山工作的湖南人林强1982年出生,他和媳妇都是独生子女。林强的儿子今年3岁,由岳父岳母照看,一家五口同住在一个两居室里。

对于林强来说,他的难题是,“岳父岳母跟着一起住,算是照顾了老人。”但他的父母也是接近60岁的年龄,早已内退的他们独自居住在湖南湘西老家。由于工作忙,他和父母主要依靠电话联系。偶尔父母会乘坐火车转大巴长途跋涉地来看看孙子,呆上几天。

这是一个典型的“四二一”家庭。林强时常说自己是夹缝中的悲催中年男。有限的资源是给自己儿子还是给双方的父母,忽视了父母会被背上不孝的骂名,这种“舆论压力”在这个“养儿防老”的国家,并非一般的中国人能承受的。

但又不能将父母推向市场化的养老院,这很容易被异化为道德问题。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阎青春透露,农村养老院闲置床位多达47.5万张,利用率只有78%。而且,在农村3万余家敬老院中只有1.1万家身份合法,三分之二的敬老院是“黑户”。

另一方面,阎青春说,除非迫不得已帮忙带孙辈,现在的老人也不太愿意跟儿女居住在一起。燕子的母亲就是如此。比起林强来说,燕子有妹妹,可以分担一下养老压力。但老人来北京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跑回了锡林浩特。

燕子说,老人的理由也很充分。母亲先是跟着燕子妹妹住了一段时间,由于两个年轻人的晚睡晚起的生活作息,让老人很不适应。接着老人跟着燕子住了一段时间,但没多久老人称别墅太大,燕子上班后,一个人独守那么大一间屋子很无聊。医保还不能异地报销。

就这样,老人在北京住了不到半年就回到了内蒙古。燕子说,虽然回去没人照料,但老人的心情变得不错,和熟人一起玩玩麻将倒也乐得自在。“这次摔跤之后,老人想来北京住,但又不愿意和我们一起住,只能租房或者再给她买一套房住了。”

这无形之中增加了子女的经济负担。即便是在北京近距离居住,也需要请保姆料理老人的生活。燕子的担心在于,既要会做家务,还要懂点医疗常识的人最好,但这样的护理人员不好找。“老人现在都是自己给自己注射胰岛素。”燕子说。

阎青春透露,这的确是个问题。目前全国现有养老护理员仅30多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更不足10万人,而市场上却需要约1000多万的养老护理人员。“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政府需要承担责任,也应该让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

让他更担忧的是,2011年农民工进城总量2.5亿人,其中90%以上临时受雇于雇主。户籍限制、企业用工不规范、劳动关系不稳定造成大量农民工长期徘徊在城乡两大体制之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不到农民工总量的六分之一,他们未来的养老金从何而来?

“常回家看看”入法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这是199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首著名歌曲《常回家看看》。针对目前出现的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有专家建议将“常回家看看”入法。

2012年6月26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最引人注目的一条是“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并将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被媒体简化为“常回家看看”的建议成功入法。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阎青春在解释为何将这一道德问题上升到法律的层面时说,当初的动机就是希望将传统美德在全社会继承和发扬,但这需要制度的保障。在法律保障下,让尊老养老形成风气,成为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

“有了法律,才能推动别的方面做出改变。”阎青春说,比如探亲假,“常回家看看”入法之后,就要求企业在带薪休假、延长探亲假期等方面做出改变和安排。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立法会强化社会尊老,让孩子反哺父母。

不过,很多问题并非常回家看看就能解决。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秘书组副组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透露,中国现有3300万失能老人。全国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家庭受此影响。“失能失智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描绘了“幸福中国”、“小康中国”、“美丽中国”的愿景,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

阎青春表示,要实现上述目标,须解决老龄化遇到的各种社会问题,让老年人增加幸福感。政府需要不断完善社会养老体系,同时,要依靠政策扶持与平台支持,实现全社会的有效动员,为老龄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他透露,中国未来将推行“居家养老”的模式。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居家养老,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家庭养老的免税政策、津贴政策、弹性就业政策。而中国未来也将有95%以上的老年人都要在家里养老,但居家养老政策却几近空白。

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王素英也曾透露,“居家养老”在中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她表示,居家养老和目前传统的家庭养老不同。

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家庭服务、老年食堂、法律援助等等服务;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独居、失能的老年人提供家务劳动,包括家庭保障、家庭保健、辅具配置、送饭上门、无障碍改造、紧急呼叫和安全援助等方面服务。这些服务是由社会来提供的,社会组织或者我们说的大量社区服务来提供。

党俊武建议,应尽快建立长期照顾保障制度。因为在中国,家庭小型化,家庭很难胜任养老的功能,需要政府的家庭养老政策来支撑。除了常回家看看,燕子的当务之急是为母亲找一个专业护理人员。“国家应该多培养一些这样的养老专业人士。”燕子说。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