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金信托规模突破2700亿:财富管理新蓝海加速崛起

2025-07-09 16:44

行业动态

经济观察网讯 近年来,随着信托“三分类”改革的深入推进及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张,保险金信托业务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中迅速崛起,正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其中保险金信托规模达到2703亿元,占比超过26%。而据业内进一步测算,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保险金信托在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中的占比攀升至38%。

日前,中国信托业协会在西安市组织召开《保险金信托业务指引》集中编审会。参会人员包括中国信托业协会领导,中信信托、中诚信托、山东国际信托、华宝信托、外贸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代表,保险公司专业人士以及律师事务所相关专家。此次编审会的召开标志着保险金信托业务规范化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据悉,《保险金信托业务指引》从指导各信托公司开展保险金信托业务的角度出发,秉承务实性、可操作性、前瞻性原则,制定保险金信托业务展业标准,建立受托人履职能力,明确受托人职责边界,规范受托人有偿服务。

当前,面对保险金信托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人保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泰康人寿等40余家寿险公司,以及平安信托、中信信托、中诚信托、山东国际信托等30多家信托公司纷纷积极投身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各金融机构间还构建了“保险+信托+银行”的多维协作模式,显著提升了服务效率与效能。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行业发展的需要和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保险金信托业务将进一步迎来爆发式增长。保险金信托作为保险与信托结合的产物,具体指投保人以财富保护、传承和管理为目的的创新安排。投保人将其投保的年金保险或终身寿险合同的相关权利作为信托财产,成立保险金信托。当保险合同约定的给付条件发生时,保险公司将对应资金划至约定的信托专户。信托公司按照信托合同的约定对委托财产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并将信托财产及信托利益分配给信托受益人。

这一创新安排不仅融合了信托的风险隔离、财富传承功能,还充分发挥了保险的杠杆、风险管理及保障等核心优势,形成了“1+1>2”的协同效应。以中信信托为例,其与中信银行、中信保诚人寿携手落地了一单总保费高达1.2亿元的信托投保保险金信托项目,信托财产由“保单+现金”灵活组成,开创了我国亿元信托投保模式的新纪元。而平安信托则凭借全流程线上化系统的支撑,早在2019年便实现了保险金信托业务的全面线上化,并在2024年创下了单月设立超5000单的业内新纪录,彰显了数字化技术在保险金信托业务中的巨大潜力。

保险金信托的迅猛发展,除了得益于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升级外,其独特的市场定位也功不可没。相较于家族信托动辄千万元的高门槛,保险金信托的设立门槛通常在100万至300万元之间,理论上甚至可低于100万元,精准覆盖了中产及富裕家庭对财富保障和传承的迫切需求。这一特性使其成为高净值客户试水财富管理工具的理想选择。

保险金信托的崛起,不仅是金融工具的创新,更是财富管理理念的深刻变革。它将保险的保障功能与信托的传承能力深度融合,为中产及高净值家庭提供了兼顾安全性、灵活性与长期性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开启了财富管理的新篇章。

未来,随着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编审的《保险金信托业务指引》的落地实施,以及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客户服务、技术赋能等方面的持续深耕,保险金信托有望成为财富管理领域的核心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