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晚间,禾信仪器(688622)于上交所发布了其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1—6月,禾信仪器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48.88%,净利同比由盈转亏。针对营业收入的变动原因,公司表示,报告期内主要受市场大环境调整影响,同时,下游投资节奏及需求放缓等因素也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了一定影响。
当晚,禾信仪器还披露了公司正在推进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最新进展:禾信仪器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上海量羲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量羲技术”)56.00%的股权,并计划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2.46亿元。
业绩承压下的重大资产重组
根据公告,报告期内,禾信仪器实现营业收入5281.57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03亿元下降了48.88%。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45.96万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84.28万元,亏损幅度有所扩大。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25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62%。
针对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25.57万元,禾信仪器表示,上年同期,公司处于组织架构优化调整的启动阶段,员工薪酬及费用支出仍处于高位。本报告期该调整工作已基本完成,相关成本压力得以释放,因此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有所改善,较上年同期的-2607.67万元增加了1182.11万元。
禾信仪器当晚发布的另一则公告显示,公司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量羲技术56.00%的股权,交易总金额为3.84亿万元。此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构成重组上市,预计还将构成关联交易。公司表示,本次重组将配套募集部分资金,进一步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率。
量羲技术专注于极低温极微弱信号测量调控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可广泛应用于于超导量子计算、极端物性研究、高能物理研究、硅量子点量子计算等多个前沿领域。公告显示,交易完成后,量羲技术将成为禾信仪器的控股子公司,双方将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此外,禾信仪器还计划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2.46亿元。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支付现金对价、中介机构费用及补充流动资金,以支持公司的持续发展和此次重组的顺利实施。
聚焦核心领域,拓展新市场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作为国内质谱仪领域的领先企业,禾信仪器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达到890.1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6.85%。禾信仪器一直致力于质谱仪的自主研发、国产化及产业化,报告显示,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分辨垂直引入反射式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激光源质谱分辨率提升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均已实现产业化应用。此外,公司持续聚焦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巩固在PM2.5、VOCs和O3监测方面的市场领先地位,并积极拓展水务、农业食品、公安司法等新兴应用领域。
在产品方面,禾信仪器推出了多款新产品,包括用于大气环境监测的SPAMS系列、SPIMS系列,以及针对水务领域的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和针对农业食品领域的快速筛查质谱仪等。
量子计算的发展和应用已成为全球前沿科技、未来产业领域的政策布局和投资推动的重点方向,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禾信仪器表示,通过本次收购,将在技术上与量羲技术加强协同合作,在客户及供应商资源上双方整合互补,为更多目标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综合服务,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根据 ICV TA&K 及光子盒研究院的统计及预测,2024 年全球量子计算市场规模达到 50.37 亿美元,预计 2027 年达 111.75 亿美元,到2035 年量子计算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8077.50 亿美元。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23 年全球量子信息投资规模达到386亿美元,其中中国投资总额达 150 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