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变革的新消费时代,本土新兴品牌如何利用专业数据与前瞻洞察脱颖而出?“创新是品牌突围的核心动能,中国的新兴品牌不仅是增长引擎,更是未来零售业的定义者。”尼尔森IQ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周凌卿在9月22日举行的“破界·生长—新消费时代创新者大会上表示,中国零售市场稳步发展的背景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创新成为突围关键点。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906亿元,增长4.6%。按零售业态分,1—8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便利店、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品牌专卖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6%、4.9%、1.2%、5.2%、1.7%。1—8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99828亿元,同比增长9.6%。
“新产品已经成为驱动销售增长的重要引擎,不仅能帮助品牌获得额外的市场份额,还能带动整个品类的增长。”尼尔森IQ中国首席增长官郑冶表示,NIQ监测的数据显示,在酒类、零食、饮料、个护、乳品等多个品类和渠道中,新品占比和成长性指标均显示出强劲的势头。
郑冶指出,新产品在向细分升级、精益求精提升的同时,情绪价值正在成为消费者购买的主驱动力,消费者带着情绪“找产品”,意味着新品不能仅满足功能需求,更需提供心理慰藉,企业要抓住新品驱动增长的机遇,必须在洞察消费者需求、强化产品差异、借鉴相邻品类、提升情绪价值上持续突破。
AI正在对消费产品生命周期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尼尔森IQ亚太区产品发展负责人阿希什·阿南德(Ashish Anand)认为,下一代的零售商和品牌需利用AI更高效地发展,NIQ推出了“BASES AI Product Developer”,通过AI驱动下的“预估、优化、加速”三步骤,帮助企业将新品研发成本降低50%、上市时间缩短65%、新品好评度平均提升19%。
得益于企业的不懈创新,中国消费市场进化速度极快,其活力、创造力和巨大机遇。消费场景更多元化、“理性权衡与情感悦己结合”是目前中国消费者的双轨消费新常态,赛事旅游、演出经济、国潮经济等案例均反映出消费者不再局限于理性支出,而是与娱乐、文化、旅游紧密融合,形成“沉浸化、休闲化、个性化”的新趋势。
消费稳健发展的同时,零售渠道格局正在重构,线上和线下融合更加紧密。尼尔森IQ的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快消品全渠道零售额同比增长4.7%,线下渠道企稳,会员仓储店增速25%表现亮眼,线上渠道继续高速扩张,内容电商增速27%表现最为突出;而科技耐用消费品方面,2025年上半年中国全渠道零售额增速达12.5%,远高于去年同期的3.6%,线上与线下形成动态平衡格局。
尼尔森IQ中国首席客户官骆琦分析了零售渠道的六大演变方向,大型业态正在从“购物”走向“逛街”,不再只是囤货场所,而是消费体验目的地;以便利店为代表的小型业态从“便利”进化为“惊喜”,成为新品触达和试水的前哨阵地,尼尔森IQ调研显示,75%的消费者愿意在便利店尝试新品;化妆品店则转向“造梦”,演变为集社交、试用和生活方式于一体的线下社交零售空间;即时零售正在从“约定”走向“随时”,不仅满足即时需求,也快速渗透到县域经济,成为夜间经济和节日消费的重要推力;直播电商从“观摩”到“陪伴”,凭借互动和沉浸感强化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逐渐取代了单纯的“带货”,数据显示,36%的消费者因主播的说服力购买,31%因互动体验而下单;短视频电商则从“激情”走向“长情”,构建全时域流量闭环,实现冲动消费与理性决策的双重转化。
在关注Z世代消费者的同时也不应忽视X世代(45至60岁)的消费需求和潜力。
尼尔森IQ的调查数据显示,到2025年,X世代将约占全球人口的17%,掌握着全球四分之一的消费能力,消费规模达到15.2万亿美元级别, 他们要照顾父母、抚育子女,承担着三代家庭的“财务管家”角色,这种多重责任塑造了其务实、重品质、品牌忠诚度高的消费特征,同时也使他们在全渠道购物和数字化应用方面走在前列;X世代的消费正在推动健康营养食品、酒类消费等多个行业的增长,能否把握X世代消费者的特殊细分需求将深刻影响零售市场的品牌竞争格局。
“零售渠道作为拉动消费的核心,不再只是’买卖’的节点,而需要去满足消费者的探索和情绪需求,渠道正在由功能走向温度,由买卖走向生活,成为消费者生活的延伸。”骆琦表示,企业唯有在体验、场景和情感连接上不断创新,才能真正把握新消费时代的增长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