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雷梓/文 记得前一阵,一个刚看完《阿凡达》的年轻女孩问我:老兄你看了吗,觉得怎么样?
我说,挺好的啊。
她说,这样啊,我以为你会比较挑剔呢。
浅白的两句对话,却让我浮想到很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尤以我所在的媒体圈为最典型,放眼望去,你会发现几乎没什么领域不滥觞这样一种风气。任何人或事物,打我们眼前过,似乎不从其中挑出点鼻子或者眼来,就不算本事,不够牛逼,不够专业,不够高深。俗话有,横挑鼻子竖挑眼。这风气就快要变成我们的性格或人格的“重要零部件”了。
我到现在仍然认为,懂得欣赏和赞美他人以及一切身外之物,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这不是什么心灵鸡汤,也不是什么人际关系学原理,我是诚恳、朴实地觉得,有很多善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夸耀、学习,甚至引以为可骄傲的信仰,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从善如流、心悦诚服地去推举它们,享受它们,并由此鼓舞更多的人群加入这阳光明媚的队列呢?
现在时常不是这样,多数时候不是这样,太多人,尤其是把握公共话语权的相关阶层,正在引领着舆论走向一个阴暗的地窖。在那里,原本朝向于忠实真理的怀疑论被无节制地放大泛滥,甚至已经被一种意志暴力,完全地驱驰和扭曲。已经不是鸡蛋里挑骨头的人性的苛刻,而是近乎于充满恶意地凡事先做“有罪推定”。
这已经超出了为人做事、分析判断的方法论范畴,事实上,可能已经趋近于对公众意识界的诱拐、离间和教唆。如果你认为我有些危言耸听,那就权当我本着提醒的善意,想对这样的“恶势力”当头棒喝。
具体到我们的很多媒体从业人员,从编辑到记者,也已经在上述“恶念”的绑架中越陷越深。由于缺乏真正科学和专业的知识积累和精神指引,所有的怀疑和推定,所有证实或证伪的过程,时常就蜕变成了只剩皮毛的猜度和自圆其说。在这样一种瘴疠之气的笼罩下,在从前到后的言传身教中,我们的社会良心日渐异化,职业能力日渐萎缩,我们离信仰和真相越来越远,我们发现,所做的一切越来越像一个猫追着自己尾巴转圈的无聊游戏。
记得一次去为实习生讲课,我说,不管你经历的是宫殿花园,还是荒原沼泽,你都要始终葆有一颗天青色的心,和一双信奉真善美的眼睛,否则,宫殿与荒原无异,花园与沼泽无别。甚至你会将其混淆,倒置,将鸩毒当美酒,久而为之迷醉。我知道,在很多人看来,我所说这些早已经“过时”,跟政绩GDP的强大魔力相仿,现在的媒体新法强调的更多是手段,把所有当事方和介质资源都视为工具,只要能爆料,手段尽可商量,甚至卑鄙无妨。天青色的心?笑话,趁早收起来,能丢掉最好,万事大吉。
可能时间真的已经迈过了一道鸿沟。我这种傻倔的老人,还在坚持这样的原则:如果你手上沾满了血污,怎么还能捧回圣洁的雪莲?它早已经在你龌龊的攀折中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