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2》:卡通中国风的启蒙者
导语:为何这些中国元素经好莱坞电影公司之手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我想问题关键在于诚意。

经济观察网 曾榛/文 无论赵半狄、孔庆东、孙立军三人怎样又哭又闹呼吁“抵制”,依然挡不住《功夫熊猫2》首个周末票房就超过了1.2亿人民币,接近三年前的《功夫熊猫1》1.8亿的总体中国票房。离《变形金刚3》上映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此前再无能与“熊猫”抗衡的新片,冲击6亿票房的梦想,看来大有希望。

游历中国古镇、名山采风,遍尝成都各种小吃,研究经典华语功夫片,甚至到少林寺取经,《功夫熊猫2》主创团队下足功夫呈上的新角色、新中国元素、 新功夫招式、新笑料、新景色,以及亮眼的3D效果,成功地让影院座无虚席、满场欢笑,让观众觉得百元票价没有白花。第一部中出尽风头的“五侠”在续集中退居次席,几乎没有什么展示身手的机会,不过遗憾之余也有惊喜,新登场大反派的孔雀沈大人从造型到招数都很拉风:优雅的锦缎长袍,会放暗箭的尾巴……熊猫阿宝也不示弱,也用新招数“佛山无影脚”和“如来神掌”对付孔雀的“小李飞刀”,徒手接炮弹的招数简直就是熊猫版“太极张三丰”。不难看出,新导演詹妮弗·余是深得香港功夫片的惠泽。此外,山羊占卜者、独眼狼、雷犀牛、鳄鱼等新增角色从造型到个性也都令人印象深刻。阿宝和五侠勇闯凤凰城时,街市的景象不但有着传神的中国古韵、川西民风,而且还不时出现麻婆豆腐、麻辣火锅、担担面的店招,令观众笑得心领神会。片中如梦如幻的山水美景更是令人惊叹,目前似乎还没有哪部中国旅游宣传片可以与之媲美。

智慧超然的龟仙人恐怕是除熊猫阿宝外最受欢迎的角色,它充满禅机的语言让《功夫熊猫》比一般卡通片更加深刻和隽永,引得亿万成人观众惊叹折服。可惜龟仙人没能活到第二部,说禅的任务落到浣熊师傅就只剩了一个“静下心来”、“以静制动”。这样处理虽让某些大人些许遗憾,却让孩子们异常开心——再不用听乌龟啰嗦,直接看阿宝率领五侠与孔雀军团大战。不过,禅意的削弱并没有影响《功夫熊猫2》文戏的风采。詹妮弗·余发挥女性特质将阿宝的悲惨身世,以及与鹅爸爸相依为命的亲情描绘得细腻、温暖、感人。童年阿宝的可爱造型和搞笑动作,更是萌得现场一片欢呼。片尾当阿宝对鹅爸爸说:“你就是我爸爸”时,让原本笑得前仰后合的观众忍不住眼眶湿润。

《功夫熊猫2》最触动我的是它对剪纸、皮影、水墨画等中国传统美术手法的巧妙运用。将这些手法注入动画,并非美国人的发明,中国早在七八十年代就已成功运用。京剧元素的《大闹天宫》,水墨韵味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剪纸情调的《渔童》、《葫芦娃,皮影风格的《猪八戒吃西瓜》……撇开童年情结不谈,如今到网上翻看这些老动画片,仍然会被打动。“为什么这些好东西没能在中国得到传承和发扬,却在美国人手里风生水起,行销全球?”很多看罢《功夫熊猫2》的观众都不由得发出如此追问。看到中国元素墙内开花墙外香就一味责怪中国动漫工作者没眼光、没水准,我认为是不公平的。这种局面其实是中国整体的审美环境、艺术氛围、动画技术水平、电影产业规模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一个文化认同的问题。如今国内的动漫工作者之所以放弃中国元素,或是用也用不好,是因为他们内心对这种文化没有认同。他们大多成长于日本卡通、美国大片横行天下的年代,鲜有机会接受到中国文化的浸润和滋养。没有了解,就没有认同;没有认同,自然不会有运用和创作;如此成长起来的观众也不会有接纳和欣赏。而且中国学校审美教育严重缺失,别说美学,就连美术课都是初中以后就不见踪影;加之还有很多如赵半狄等貌似用心良苦的人,用政治、功利的诉求干扰孩子们健康的审美。我们很难要求在如此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能有优良的审美能力和独到的艺术眼光。

如今也有一些国产动画作品采用中国元素,但看起来总是很别扭和无趣。为何这些元素经好莱坞电影公司之手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我想,问题关键在于诚意。中国元素的运用必须出于真诚的热爱和表达,而非功利地向市场献媚。如今太多动画工作者急于迎合流行趋势和西方口味,把中国元素当成噱头运用,自己内心对这些元素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消化。试想,一个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东西,你如何拿它去打动别人呢?

其次是创作自信的问题。《大闹天宫》、《渔童》、《葫芦娃》固然是优秀作品,但当时别说动画制作,中国整个电影产业都非常落后,这些好的作品并不能为制作人和发行方带来好的收益。影视毕竟是笔生意,没人可以饿着肚子搞艺术。看到日本、美国卡通大行其道,中国动漫人难免会对传统文化产生质疑,甚至自卑的情绪,进而拼命效仿日美,渐渐丧失自身优势和特色,最终落得个东施效颦的窘境。日美的动画产业早已成熟和发达,要技术有技术,要投资有投资,加上好的宣传推广,很容易获得好的票房。影视行业就是这么残酷,作品没有钱赚,创作就难有自信。《功夫熊猫》也是因为第一部票房和口碑都赚欢了,才更加自信地在第二部中狂热运用中国元素。如今热门国产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虽只是效仿日本的成功之作,没什么中国韵味,但毕竟赚得了票房,极大鼓励了中国动画行业的自信心。有了经济基础,有了创作自信,文化的回归、审美的提升应该指日可待了。

再次,好的文化需要好的传播。想让中国元素、传统文化得到国人乃至世界的认可和接纳,首先得让大家了解什么是中国元素,如何理解传统文化?林怀民和他的云门舞集之所以被世界视为中国和东方文化的代表,倍受追捧与推崇,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林怀民三十多年来孜孜不倦的“启蒙”——他不厌其烦地通过接受媒体访问、撰写专栏文章、出版个人著作、开场前告白等方式,把云门舞集对中华艺术、东方文化的理解、求索、表达、体悟分享给一批又一批观众。更别说好莱坞卡通大片上映前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总能早早把观众撩得心痒痒,一到开映就迫不及待贡献票房。

某种程度上讲《功夫熊猫》的热卖,对中国卡通业不但没有伤害,反而有所帮助。第一,它让中国元素全球范围得到了认可和喜爱;第二,它证明了中国风是可以在动画片中大放异彩的。这为中国动漫行业的重新定位和未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启蒙和良好的铺垫。因此,忧国忧民的赵半狄等人对《功夫熊猫》非但不该呼吁抵制,反而应该助力推广。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