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0704
导语:李昌奎奸杀案 高校抢生源 个税修正案 中海油漏油事故

李昌奎奸杀案

罪犯的死与活,当然应由法院独立做出判决。但法院判决如何让公众信服,而不是损害司法权威,这是法官们必须直面的问题。死刑判决每每转化为网络大讨论,是司法公信的危机。
                                                                                                    ——《新京报》

如果仅仅是由于舆论关注不同,让罪性更严重的李昌奎免死,则不啻于是中国司法的深刻悲哀。司法只有在舆论关注时和舆论并不关注时,都能同样适用一个准绳,才能做到司法公正,赢得司法公信。
                                                                                                    ——《扬子晚报》

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即便要废除死刑,也应该从立法层面进行,绝不能搞个案突破。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是否公正,是否量刑得当,有必要重新考量。
                                                                                                    ——《燕赵都市报》

高校抢生源

生源崇拜”只是“分数崇拜”的延续。高分不等于优质,招收的高分考生多也不等于学校一流。这样的常识,我们已经讨论了很多年,却还是难成共识。这当中,有选材标准单一的原因,有评价体制不够合理的原因,也有高校自身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原因。
                                                                                                    ——《人民日报》

高校之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而最有决定意义的竞争绝不是生源上的抢夺,而应该是教学上的比拼。一个高校抢到多少尖子生并不值得炫耀,如果他们不能把自己所争抢的学生培养成人才,反而有“毁人不倦”的嫌疑。
                                                                                                    ——《齐鲁晚报》

高校招生中掐尖的问题,充分显示出高校的虚弱、势利,折射出大学精神的缺失,也在告诉我们,高校的招生体制,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争夺优质生源,原本正常,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方式
                                                                                                    ——《扬子晚报》

个税修正案

“限购令”的具体措施也应尽可能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是否缴纳个税作为有无购车资格的必须标准,缺乏应有的逻辑支持。因为,无论是否需要缴纳个税,所有消费者已在不同税种中或清楚或不清楚地纳了税,都为城市发展作了贡献。同是纳税人,为何要以个税作为进入市场的门槛?
                                                                                                    ——《新京报》

中海油漏油事故

如果公众在今后依然无法及时了解漏油事故的动态,而是仅仅被动接受政府与企业协商后的结果,那么可以确信的是,在未来,公众不但要继续承担因为对于事故无知所带来的巨大风险,还要在事发之后的权益的维护层面,遭遇责任方设置的种种障碍。
                                                                                                     ——《南方都市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