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0707
导语:中海油漏油事故 退休高官任独立董事 党煦燕涉嫌履历造假 北京扶梯事故 毕业讲演用网络语言

中海油漏油事故

我们或许永远也做不到“零事故”,但对重大事故的瞒报迟报行为绝不能留下容忍空间。
                                                                                                            ——《人民日报》

渤海湾漏油事件的赔偿,是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技术部门鉴定评估,并加以量化确定赔偿额度的。这不存在法律、技术和程序障碍的问题,最需要和国际接轨的是执法力度。
                                                                                                            ——《新京报》

正是因为机制建设的欠缺,才导致当事方无须第一时间披露事实,也导致处罚力度过弱。对于渤海溢油事故,容不得大事化小式的处理。否则,海洋又将在粗放式开发和管理中,成为不可持续的开发牺牲品。
                                                                                                            ——《京华时报》

环境保护调门虽高,实施起来却行动不一、力度不足,经济的、部门的考虑超过环保本身,这是中国未来环境保护必须要突破的困局。
                                                                                                            ——《长江日报》

海洋污染关乎公众健康、财产安全,但为何频发的海洋环境污染事故,公众却很少知情?虽然连日来,媒体对中海油的声讨不断,作为一个大型国企、世界级企业,中海油至今没有“挺身而出”承担责任。
                                                                                                            ——《中国青年报》

油田溢油是企业所为,可如果对事故责任的处理不彻底,则属于典型的行政侧漏事故。如果漏油是一个悲剧,监管问责不到位的话,等于是把这一事件变成双重悲剧。
                                                                                                            ——《广州日报》

从企业到政府再到民间社会,不妨皆以此次渤海湾漏油事故的处理为契机,反思目前的这一套以政府和企业为主要协调方的风险分配机制,搭建一个用于包括企业、政府、当地居民以及媒体、法律、环保等公众力量在内各方力量进行必要沟通和信息共享的平台,以此重新塑造一套海上石油开发的风险分配机制。
                                                                                                            ——《南方都市报》

退休高官任独立董事

或许不能靠一纸禁令禁止所有卸任高官任职于商业企业,但当事态已明显伤害到市场正义的建立时,袖手旁观无异于助纣为虐。对于卸任高官在商海的长袖善舞,理应有一系列制度化、法治化的规范和监管。
                                                                                                            ——《华西都市报》

独立董事折射期权腐败魅影,要祛魅就必须打破官场生态中权力间的暧昧纠结,砍断权力间的利益链。只有这样,退休官员的“发挥余热”才会对社会有益,退休后依旧存在的“余热”能量才不会灼伤社会公平。
                                                                                                            ——《重庆时报》

铲除这类“亚腐败”,眼下并无实质性大障碍,无须单独制定法律,仅须在《公司法》中增加一条限制即可。国内迄今遵循部门立法,为什么证监会不提出“修法动议”堵死这一大漏洞?
                                                                                                            ——《深圳特区报》

党煦燕涉嫌履历造假

造假骗官者的行径固然让人触目心惊,但最大的祸害却并不在他们,而在于他们背后那些共腐共生的造假土壤,那些一条龙似的升官私下运作。
                                                                                                            ——《重庆时报》

现在我们想知道,党煦燕的“干爹”是谁?体制内的“干爹规则”幸运了多少人?不但是官二代容易“成才”,“干二代”也有官二代一样的“才能”,这里的规则实质上是通吃的:不管是沾亲带故的,还是攀附上的,只要上面高兴,一切皆有可能。
                                                                                                            ——《珠江晚报》

只要人事权力集中在个别主要领导手中,选拔干部不是由群众决定,而是可以由领导个人拍板,造假履历的干部就会越来越多。因为领导看中、想用的人,履历未必与职位所要求的相符。要想提拔他们,不造假履历的话,就只有为他们量身定做职位,进行“萝卜选拔”了。
                                                                                                            ——《西安晚报》

北京扶梯事故

排查自动扶梯一定要有始有终,排查的结果一定要向公众详细公布。我们总是习惯于在某一事件发生之后,就开始全市大排查,但是,公众总是只见排查不见结果。
                                                                                                            ——《新京报》

扶梯逆行事故,不足以引起社会恐慌,却着实让人见识到生命的易碎,地铁的不堪,以及科学技术的种种局限。事故并非总是可以预料的,人满为患的地铁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一场灾难。
                                                                                                            ——《南方都市报》

毕业讲演用网络语言

一些特殊时代因素对社会语言风气的污染至今仍然存在,网络语言的大量出现,正是对过往语言污染的一种冲刷,而校长的“平民化”甚至“网民化”,则是校园彻底开清明之风、自由之风的一个征兆,一定程度上还是对“五四”新文化精神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新京报》

网言网语很生动活泼,很有时代感,并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但这种以堆砌华丽辞藻和网语写成的演讲稿,大家又一窝蜂地竞相模仿,就显得没有内涵、很难打动人心了。
                                                                                                             ——《广州日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