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0721
导语:姚明退役 默多克事件 司法反腐 “定价太低伤及市民” 邓文迪护夫 塌桥事故

姚明退役

运动员退役后的遭遇不同不是中国体育界独有的问题。美国篮球明星乔丹退役后是个很滋润的小老板,前拳王泰森如今经常在下等俱乐部里靠摔跤取悦观众。他们当运动员时的表现,其实已经为他们的今天埋下了伏笔。
                                                                                                   ——《经济观察网》

姚明的复合、多元的身份,突破了单一身份的尖锐与对抗性,成为中国与美国之间,甚至东西方文化之间,共同接受的象征。
                                                                                                   ——《青年时报》

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退役后的姚明,将在商业运作和管理方面有更好的展现,将继续从事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将在中国社会和国际社会有着更为广泛的发挥余地。姚明的新未来,从今天起拉开帷幕。
                                                                                                   ——《上海商报》

曲终人不散。从宏大意义上而言,姚明曾为中国添彩;从细节上看,作为公民的姚明,离我们很近,他的影响力、行动力也更持久。
                                                                                                   ——《华西都市报》

中国公益太需要这样的旗帜性人物了。当陈光标的孤单身影一次次出现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当“巴比”慈善中国行引燃社会对公益的思索,我们都格外感到历史使命的沉重。
                                                                                                   ——《燕赵都市报》

姚明的成功和荣耀也许更多地还是属于他个人,一个事实是他除了改变个人的命运,其他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并未因其而撼动,比如中国的篮球运动乃至中国体育的基本格局。
                                                                                                   ——《南方都市报》

默多克事件

所谓“默多克新闻逻辑”并非默多克帝国所独有,毋宁说,这是畸形竞争的舰队街报业通行的规则:只问努力,不问方向;只问结果,不问手段。
                                                                                                   ——《经济观察网》

卡梅伦的“推挡”在技战术的观赏性上,明显逊色默多克一家一筹,在政治上也难以达到化解压力、推卸责任的初衷,但他的推挡有助于英国朝野加快立法推动新闻多元化的步伐。
                                                                                                   ——《新京报》

在有“无冕之王”美誉的新闻记者心里,是否已经出现了这样一种情绪:名人、权力掌握者乃至身边的所有人,都是“潜在罪犯”?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记者会24小时眼皮不眨地盯住这些人——那么,这到底是值得提倡的监督精神,还是记者已经自大到了把自己扮演成了道德审判者?
                                                                                                   ——《中国青年报》

《世界新闻报》的丑闻,在于它跨越了新闻自由的底线。它的最终倒台,并不是因为报纸的内容损害了他人的权利,而在于它以非法的窃听方式,侵犯了上至王室成员、下至军人家属的隐私权。
                                                                                                   ——《新闻晨报》

司法反腐

在强调对贪官从严惩治的同时,我们更需关注刑罚适用的严密度。人们对刑罚的恐惧很大程度上并非来自刑罚的严酷性,而是来自刑罚的必定性,这种必定性应体现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京华时报》

法院要让判决公正,最大程度接近正义,非得给自己“刮骨疗毒”不可,这就需要大力推行贪官缓刑、免刑的公开和透明。
                                                                                                   ——《新闻晨报》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些是法律最基本也是最可让人信任的地方。
                                                                                                   ——《长江日报》

从惩治腐败的角度来看,死刑不啻为加大贪官腐败成本的一把利剑。但要真正挡住贪腐滚滚前行的步伐,改变当前腐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现状,恐怕还是要从预防腐败的制度建构入手。
                                                                                                   ——《南方都市报》

任何犯罪行为,都是对公平的侵犯对正义的吞噬。作为社会公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救济是公众最后的凭依。假如司法对犯罪行为的惩治,对正义的救赎力度,与民众预期相差甚远,后果将很难设想。
                                                                                                   ——《华西都市报》

“定价太低伤及市民”

身为监管者的一方,都拿安全问题来要挟消费者,让消费者同意涨价方案,可见我们的一些听证会在部分职能部门的为虎作伥之下,已经变得多么的“程序不正义”,以至于消费者只能咽下“由于自身利益受损必须涨价”的苦水。
                                                                                                  ——《中国青年报》
关键就在这里,出租车是垄断的。而且车管处这位官员还坚定地说:广州整体上还没有达到开放市场的条件——因为垄断经营,他们才敢于霸道地说“定价太低才会伤及市民”。
                                                                                                  ——《珠江晚报》

邓文迪护夫

好媳妇的标准就是,谁给我一嘴巴,我媳妇就给谁一嘴巴————太精准了。
                                                                                                  ——《经济观察网》

一旦有传闻邓文迪“染指”新闻集团业务和经营,就会被贴上“工于心计”的标签,只有在听证会上飞身救夫,才因为尽到妻子、照顾者的责任而备受赞扬。这何尝不是对所有职业女性、“女强人”的双重标准?
                                                                                                  ——《南方都市报》

塌桥事故

接二连三的塌桥事故说明,很多桥梁已经不能承受超载之重,中国社会也已经不能承受物流行业之重。有关方面不应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还要重视一系列塌桥事件背后的深层社会原因。
                                                                                                    ——《新京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