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0802
导语:故宫文物损坏 红十字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 日本开拓团立碑 高铁上座率 电梯事故

故宫文物损坏

相对于惩处本次人为毁损文物的当事人和管理层,其实更重要、更紧迫的是,故宫须尽快建立一整套针对文物全流程管理、控制、利用、保护、研究的、既可有效约束内部又可经社会上独立第三方监管的现代“文保体系”。
                                                                                                         ——《经济观察网》

民众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故宫?不仅仅是一个走马观花的旅游景点,也不仅仅是少数研究者的“实验室”,而是希望在兼顾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方便地欣赏到更多的宝贵文物。
                                                                                                         ——《新京报》

“盗窃门”、“错字门”、“会所门”、“解雇门”、“文物门”,多少“门”也未能改变故宫的傲慢,特别是对民意的藐视。
                                                                                                         ——《中国青年报》

红十字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

下一个30年,包括慈善事业改革等在内的各项改革,即便某些领域可以因丑闻或灾难的“倒逼”而启动,但改革要获得成功,改革者就必须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努力争取和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推进和深化改革。
                                                                                                         ——《东方早报》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本来从事的就是接收并安排捐赠的工作,理应不惮烦劳、务求细致地善待每一条信息,岂可以“信息量大”作为不公开的理由和借口?
                                                                                                         ——《中国青年报》

捐赠信息发布平台,它很大程度上考验的不是技术,而是对捐款的责任感。面临公众的“挑剔”,红十字会总会最好的应对办法是以最大的责任心去完善、改进。
                                                                                                         ——《新京报》

最近一个阶段,公众对红总会的意见、质疑,至少说明,人们仍然希望红会的事业发展得更好,说明人们相信红会通过努力可以做得更好。对于批评甚至骂声,红总会不但不应该忌讳,反而应该视为事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齐鲁晚报》

信息发布平台的推出,意味着沟通信任的桥梁已经开始搭建。但这座桥能否通向红会封闭的城堡?会不会成为“短命桥梁”?能否通向中国慈善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未来?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重庆时报》

让所有善款使用公开和透明,把善款用到该用的地方,切实满足捐赠者的知情权,这是慈善机构的职责和义务而非一种赐予,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无法对捐赠者保证,当初机构成立的必要性何在?又何必吸纳公众捐款呢?
                                                                                                         ——《南方都市报》

日本开拓团立碑

有日本人自发来寻找和纪念养父母以及暴死在中国的父母亲人骨殖,中国官方提供人道主义的方便,有何不可呢?将心比心即可,何必讲那么多政治大道理呢?至于出于招商之类动机的做法,就更是等而下之或可曰“贱”了。
                                                                                                         ——《经济观察网》

中日友好很重要,但非理性的国家间友好关系是虚妄的。处理国际关系,必须基于理性共识。……我们对日友好,但不少日本人现在对我们普遍没有好感。这说明,中日友好需要对历史与现实的正确认知作为前提。
                                                                                                         ——《中国青年报》

在各地纷纷曝出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遭毁坏等等新闻的今天,如此“博大胸怀”的体现确实令人倍感五味杂陈———我们真有如此“博大的胸怀”吗?为什么我们的“博大的胸怀”总是选择性体现?
                                                                                                         ——《南方都市报》

我们反对立碑并不是要煽动仇日情绪,而是提醒人们:国耻是不能遗忘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是非是不能混淆的,明辨是非才能更好地开拓未来。
                                                                                                         ——《北京青年报》

高铁上座率

铁路部门要想“挽回高铁上座率”,在采取切实行动消除旅客的安全顾虑之外,根据旅客的消费能力,重新制定一个更为合理的高铁票价标准,恐怕也是不可或缺的。
                                                                                                         ——《青年时报》

电梯事故

奥的斯扶梯事故发生后,有人质疑,为什么奥的斯电梯的事故国内要多于国外,奥的斯方面回应称,因为他们早已“本土化”了。“本土化”就意味着质量和服务的降格,意味着对安全责任的弃守,这无疑是“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现代版。
                                                                                                          ——《新京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