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未分类 >
那些留守的“电子鸟”
导语:深圳电子协会一名人士证实,确实有些小规模电子加工企业已倒闭,但无法给出具体数据。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许伟明 沈创斌经营的电子五金加工厂,正饱受工人涨薪、成本上升、资金饥渴的困境:“日子不好过,很难,非常难。”

在深圳宝安和龙岗区,中小型企业加工厂如蝼蚁般密集,像沈的电子加工企业的数量又是各种行业中最大的。

这里制造的零件被整装组合,然后运到菜市场般的华强北卖场出售,创造国产山寨的神话。现在,华强北依然喧闹,但中小电子加工厂则困难重重。

最小规模者先倒下

沈创斌的“创宏”厂,面积2000平方米,百来名工人。这类工厂年收入一般在数百万元,达不到“规模以上”,往往被统计部门所忽略。

沈做的是汽车导航仪的金属板,购进电解铝锭来冲压打磨,制金属外壳,做为零件卖给向下游工厂。目前,危机正从上下游两个方向传来。

“同样的汽车导航仪,去年卖2000多元,今年只卖1200元。”不降价,生意就被抢走——电子加工业竞争激烈,“没技术,拼价格”。

上游原料价格也涨得快:“2009年我刚办这个厂,每吨电解铝板5200元,现在要7480元。”

沈创斌最不能承受的是人力成本的提高。去年7月,深圳最低月工资标准达到了1100元,今年4月起,上升为1320元。

珠三角中小企业还受到用工荒困扰。此前,香港厂商会的一次调查显示,九成企业缺工。

工厂只能提高工资招人,提的高了,老板又亏本。深圳龙岗“金泰德”加工厂老板张财在缺少订单的情况下,为留住工人,在5月份从佛山三水一家打火机公司进原料,让工人组装打火机赚点钱。

沈创斌和张财都告诉记者,深圳一些小规模的企业目前已倒闭,或关门歇业。

深圳电子协会一名人士证实,确实有些小规模电子加工企业已倒闭,但无法给出具体数据。

二手加工设备收购的红火证明了倒闭的大量存在。 深圳二手设备收购商罗先生对记者说,近段时间,深圳工厂倒闭的数量不少,他的生意不错,“我们做的是收整个厂的所有设备”。在一个二手交易网上,深圳宝安的600多家加工厂表达了转让意愿。

倔强的“电子鸟”

6-8月,电子加工行业进入了淡季。沈创斌考虑来一次“升级”,不做电子五金,转做医疗器械。因为信用积累不够,“找银行贷50万,银行只贷20来万”,他只好将计划推到明年。

“有些人去找民间借贷”,沈创斌告诉记者,其月息高达2.6%,例如借6万元左右,就要交5000元的“手续费”,一旦企业经营不善就更易倒闭。

然而,被电子加工企业视为心头大患的其实是政府的产业升级政策。和年轻的特区一同成长的电子加工业,目前已经被视为传统产业。尽管带来丰富的利税和大量就业,但在深圳的“腾笼换鸟”格局里,电子加工是须从笼里出的鸟。

但这些“电子鸟”并不舍得离开得天独厚的深圳。电子加工在深圳有一套完备的配套环节,从基础原器件采购,到组装生产,再到批发销售渠道,各个环节紧密连。其他地方并无这种优势。

深圳连年提升的高地价成本、高基础设施使用成本、给工人“涨薪”、对用工的严格规范,这些都被视为“腾笼换鸟”的落实举措。

生存下来的深圳电子加工厂试图顽强地挺过去。沈创斌现在要求销售人员,可以适当降低售价,但必须收现金。另一方面,他让工人产品做得更轻薄,以此减少成本。

成建三认为,这些传统中小企业的命运将是“自生自灭”。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